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不應低估中國風險

2022年7月12日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擴張以及對內的高壓政策,都為西方同中國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埋下了伏筆。而一旦中西方交惡,經濟界將很難全身而退,對此,德國企業也應有所準備。

https://p.dw.com/p/4E1J8
Symbolbild Autohersteller profitieren vom chinesischen Markt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評論稱,德國企業高層近來討論中國問題時,總是會提及清零導致的工廠停擺或者供應鏈中斷等暫時性困難。相比之下,中國一旦同西方脫鉤會令德國企業陷入怎樣的困境,卻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這篇題為《德國工業界不應低估中國風險》的評論稱,德國經濟界應吸取教訓,對俄能源依賴的悲劇,不應在對華關係中得到重演。評論寫道:

"德國企業高層洋溢著一派樂觀氛圍,高管們普遍認為,德中雙邊的經濟關係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以至於雙方都絕不會因政治分歧而去葬送經濟關係。然而烏克蘭戰爭已經明確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幼稚。過去幾十年來,德國工業界形成了對俄羅斯能源的高度依賴,而這種依賴性使得俄羅斯今天有了將天然氣作為施壓手段的資本。依賴帶來了慘痛的代價。

至於今天的這種局面是否是可以預見的,已經顯得無足輕重了。更為重要的是,不要讓這類錯誤得到重演。如果中國供貨商和客戶在一家企業的價值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麼這家企業就應當捫心自問,一旦中國從經濟夥伴變成政治敵手,企業將如何應對?"

評論稱,中西方之間已經露出了關係惡化的各種端倪。無論是南中國海的主權之爭,新疆惡劣的人權記錄,還是劍拔弩張的台海局勢,中國和西方的立場都針鋒相對,互不相讓。評論最後寫道:

"無論西方在上述任何一項議題上同中國的矛盾激化,都會對德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其後果的嚴重程度,絕不是俄羅斯中止供氣所能比擬的。如果德國企業不為這些長期風險做好預防措施,則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從道義層面上講,一旦中國和歐洲關係惡化,這些企業也將無權要求國家為他們提供財政支持。"

Sri Lanka | Proteste gegen die Regierung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引爆抗議浪潮。圖片來源: Rafiq Maqbool/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柏林出版的《日報》就斯里蘭卡局勢發表評論稱,持續數月的動蕩和抗議浪潮之後,也將為該國的親北京路線畫上句號,中國在該國的影響力也將隨之減弱。

"最終向斯里蘭卡伸出救援之手的,恰恰是鄰國印度。儘管過去幾十年來,斯里蘭卡同印度的關係曾相當緊張。

過去幾年當中,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並隨之造就了不健康的財政依附關係。因此,對於來自中國的發展貸款應當採取審慎態度。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試圖改變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上的霸主地位,並在努力打造對印度的圍堵局面。南亞諸國中,經濟陷入危機、又對中國欠下高額債務的國家絕不僅只是斯里蘭卡一個國家。尼泊爾、馬爾地夫以及巴基斯坦目前也都面臨著經濟困境。斯里蘭卡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現在也處在經濟崩潰的邊緣。同科倫坡一樣,伊斯蘭堡也急切盼望國際貨幣基金能夠盡快採取一攬子救助措施。"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