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對「去風險」,德國想的太天真

2023年6月1日

對中國的「去風險」戰略,是近期德語媒體持續關注的話題。《世界報》指出,這一概念不像德國人想的那麼簡單。《柏林日報》認為,中國高層正在把歐洲作為拉攏的目標。.

https://p.dw.com/p/4S4TB
一邊做生意,一邊去風險?
一邊做生意,一邊去風險?圖片來源: Florian Gaertner/photothek/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署名評論指出,對「去風險」戰略,德國目前的態度過於天真,沒有意識到全球的力量關係發生了轉移。

尤其對於中國,「德國仍然試圖在維持經濟關係和『去風險』之間走鋼絲。然而,聯繫到俄羅斯侵烏戰爭帶來的教訓以及新的地緣政治格局,我們需要採取更為實際的態度。」作者認為,德國對中國「認識過於樂觀,而且與現實挑戰脫節」。評論寫道:

「聯邦總理肖爾茨說,7國集團將努力確保人們得以繼續在中國投資、供應鏈保持運作,同時商品繼續在中國銷售。然而這樣的態度無法給德國帶來保護。俄羅斯運用軍事武力佔領(他人)領土、擴大自身影響、並將油氣管道作為施壓手段的烏克蘭戰爭,應該成為一個警訊。

經濟上的相互交織不能保護一個國家免受政治壓力或軍事侵略。如果一個國家以吞併領土相威脅,人們就必須嚴肅對待。中國就在威脅要吞併台灣。而台灣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最重要的生產基地。當一個國家對德國的盟國——如立陶宛和澳洲进行經濟施壓,那我們就必須意識到,這一手段也隨時可能用到我們頭上。

以為經濟關係不必承受暫時的、嚴重的干擾就可以實現去風險——德國人的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肖爾茨的說法儘管體現了減少依賴性的願望,卻沒有認識到國際大氣候。在去風險方面抱著天真心態,可能讓德國及其盟國面對政治壓力和經濟操控更為脆弱。」

德國外長訪華 如何為馬克宏「糾偏」?

「為了形成更有效的戰略,7國集團必須採取主動。全面的去風險意味著對德國與中、俄等國家經濟關係重新評估,考慮到他們的地緣政治雄心以及人權紀錄。這要求供應鏈的多樣化和減少關鍵行業的依賴性。
去風險,也需要投資國內的能力,投資創新和開發替代性經濟夥伴。此外德國必須優先與倡導民主、人權、法治等共同價值觀的志同道合的國家和聯盟合作。」

北京在等待歐洲

《柏林日報》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北京高層在重點尋求推進與歐洲的合作,而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訪華,給北京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
 
「從北京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歐洲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關鍵結合點。中國很清楚,在歐洲,該國也與美國處在一場戰略競爭當中,就像在印太和其他地區的競爭一樣。不過北京的當權者是現實主義者。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有關歐洲未來如何確定自己在全球走向的分析,也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中國實現其全球戰略的空間。」

文章以歐洲的一帶一路項目為例,指出歐盟對中國在東南歐的存在十分不爽,並祭出基礎設施計劃「全球門戶」與之競爭。而中國近期則一再強調自己並不謀求成為世界一極,而是尋求和平發展與共贏。文章寫道:

「北京的決策者在拖延時間,等待歐盟最終敢於以新的、現實的眼光看待世界,把多極世界的全球性變遷當作一種機遇,這也是為了在未來避免衝突。在此期間,中國將轉向其他地區。金磚國家共同體成為了西方的一個替代選項,其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加。亞洲、非洲和南美洲新興國家紛紛提出加入的申請就是一個例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