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大眾與滴滴聯姻

雨涵
2016年11月18日

德語媒體周五關注了大眾汽車與滴滴出行建立的夥伴關係,醜聞和難題纏身的大眾意欲以此躋身蓬勃發展的中國叫車業務領域。此外,中國依靠國家干預維系經濟增長的前途如何,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https://p.dw.com/p/2Sula
Symbolbild Autos deutscher Herstellung in China
大眾汽車在中國有著扎實、可靠的形象圖片來源: imago/T. Frey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眾汽車公司目前面臨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止是"柴油門"醜聞所引起的。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周五一期刊登了Stephan Scheuer撰寫的分析文章《分享與購買》,評述了大眾在中國進軍叫車業務和汽車共享業務的戰略。文章開篇寫道:"中國決定著大眾汽車的未來。這家汽車製造商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市場的依賴性都不及中國市場。在過去的一年裡,該集團核心品牌大眾在全球580萬輛的銷量中,有45%都是買給了中國的客戶。因此,大眾也希望在那裡證明自己可以完成之前信誓旦旦提出的企業文化轉型計劃:總部位於沃爾夫斯堡的該企業不再將自己的角色侷限於傳統的汽車製造商,而是要在未來作為出行服務提供商得到認可--現在他們開始在中國作出新的嘗試。"

這個新的嘗試就是指與滴滴出行建立的夥伴關係,周四,大眾汽車方面宣佈了這一合作意向聲明。合作雙方正在洽談成立高端叫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中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叫車服務公司,用戶多達3億,該公司今年還收購了優步(Uber)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從而成為中國市場真正的領頭羊。此外,大眾還將和首汽集團在汽車共享業務進行合作。

"這些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是對未來所下的賭注。大眾雖然在中國作為可靠的汽車製造商廣受認可,但是人們對其在革新領域的作為並沒有多少瞭解",作者評價道,同時也指出,與滴滴出行和首汽的合作對於大眾來說是全新的嘗試,但是一些其它汽車公司已經走在了前面:"今年4月,戴姆勒公司成為首家在該領域與中國合作的德國企業,賓士Car2Go項目正式在重慶上線。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公司首批推出了400輛Smart小汽車,為企業客戶提供租車服務。雖然戴姆勒也只是借此在該領域市場上小試牛刀而已,但畢竟他們在機動出行概念領域有了自己的作為。"

Deutschland Bremerhaven VW Elektromobil
大眾的「高爾夫」電動汽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Klama

而現在大眾也不甘示弱。作者注意到一年來中國人在出行方面發生的心態轉變:在上海工作的企業顧問施蒂勒(Georg Stieler)表示:"儘管擁有私家車仍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是即使富有的中國人現在也常常把自己的高級汽車停在家裡,因為滴滴更實用。"市場是巨大的,這一點毫無疑問,關鍵問題在於--大眾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呢?

"目前還不清楚大眾汽車怎麼才能從中獲利。滴滴出行控制著與客戶聯繫的平台",施蒂勒指出,"我的感覺是,大眾在這方面缺乏計劃。"

令人產生這種判斷的原因是,大眾汽車在電力驅動領域就反應遲緩。文章繼續分析道:"大眾現有的兩個合資夥伴已經被別的公司搶先一步拉去合作電動汽車項目了。上海一汽(FAW)和日本豐田汽車建立了夥伴關係,上汽集團(SAIC)也是數年前就開始和通用汽車在該領域合作了。……而大眾最終選擇的電動汽車領域合作夥伴時安徽江淮汽車(JAC),該公司也已經是中國僅剩不多的沒有和國際汽車集團建立過夥伴關係的汽車企業之一了。"

不過,大眾仍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銷售目標:從2020年起,大眾汽車計劃每年在中國銷售40萬輛電力驅動或者混合驅動的汽車。而該公司一名發言人透露,在2016年目前該領域的銷售業績也就是"好幾百輛"而已。

中國經濟:硬著陸無法避免?

正是因為像大眾這樣把前途命運押在中國市場上的國際企業還有很多,所以財經人士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各種分析預測也是層出不窮。比如德國專業財經資訊網站"Finanzen.net"周五就發表了經濟分析師Christoph Platt的文章,指出中國經濟之所以還能保持穩定增長,全靠國家干預。

作者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目前最為令人擔憂的還是兩大難題:房地產泡沫和高負債。

文章詳細分析了房地產泡沫破裂和企業債務危機可能引發的後果,指出在中國政府目前的財政實力下,這些消極影響都有可能通過中央的雄厚財力加以緩沖。但是,國家干預絕非"萬能靈藥"。作者指出:"國家加大資金投入--這一劑藥方中國政府在過去已經多次用過,未來應該也會繼續。短期來看,它可以保證穩定,但是長遠來看,這場游戲終歸有一天會走到盡頭。"貝倫貝格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認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往經濟領域投放資金,這是無法長久維系下去的。……所以在五到十年之內,中國經濟很可能出現劇烈的震蕩。"

這也就是很多人一直在預言的"硬著陸"。至於究竟這一天會什麼時候到來,現在誰也無法斷言。作者指出:"正因為如此,中國對於投資來說成為一個令人為難的領域。一方面,這個國家未來可能會遭遇劇烈的碰撞,另一方面,這裡巨大的銷售市場、驕人的增長率和越來越高的富裕程度又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