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堅持減債,還是刺激經濟?

苗子(摘編)
2020年3月6日

中國製造業PMI降至35.7,--此前的最低值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38.8。德國《經濟周刊》分析說,這是迄今為止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的最明顯標誌。

https://p.dw.com/p/3Yyzs
China Guiyang Infrastrukturausbau Neue Seidenstraße
一位對政府提供咨詢的中國經濟學者說:'現在有兩個陣營,一個要求繼續削減債務,另一個要求財政大力干預'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 G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周刊》的文章寫道,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對中國經濟帶來沉重一擊。該刊引述一位北京知情人士稱,中國領導層如今考慮採取高昂的刺激計劃,--讓增長數字好看些。

文章寫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製造業PMI降至35.7。此前的最低點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38.8。文章認為,"這一慘淡的數字是迄今為止最明顯的標誌,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對中國經濟感染的程度之深。自2月底以來,第二大經濟體因嚴格的隔離措施實際上陷於停滯。復工的步伐緩慢。強制的休息對中小企業的打擊最大,它們時常沒有足夠的備用資本來挺過危機。"

文章寫道,這引起政府的警惕,--也包括採取強力措施,比如對海航的接管:"其它昂貴的刺激計劃可能會跟上。一位對政府提供咨詢的中國經濟學者說:'現在有兩個陣營,一個要求繼續削減債務,這樣的舉措在不久之前是取得進步的。另一個要求財政大力干預。'他說,目前第二陣營在政治領導層那裡更被聽取。"

文章指出:"採取新的代價高昂的措施刺激經濟的想法,之所以得到很大支持,也是因為增長下滑可能會危及共產黨的重要目標: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收入在2020年底要比2010年翻一番。

"為此,今年的增長率至少要達到6%。但曼海姆ZEW研究所預計,2020年僅能達到約5.4%。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者甚至下調預測至4.8%。"

文章寫道,在疫情爆發前,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北京就已表現出在一定時間內轉離節約路線的意願,"由於去年景氣明顯削弱,北京作出反應,推出約合2000多億歐元的刺激計劃",在各種措施之下,去年才得以實現6.1%的增長率。

China Stahlarbeiter in Dalian
經濟結構上的問題怎麼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Wire/SIPA/L. Debin

不過,這並不能解決結構上的問題。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曾林(Max Zenglein)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早已不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唯一緊迫問題。債務的劇增給金融領域帶來巨大風險。

北京大學的美國經濟學者佩蒂斯(Michael Pettis)也持類似觀點。這位金融學者也是對中國公佈的增長數字最大的批評者之一。"他並未指責政府偽造數字,而是統計方法與其他國家沒有可比性。引人注意的持續高增長的關鍵,不是經濟的真實產出,而是中國不斷通過新的國家援助和經濟刺激向體系內注資。佩蒂斯說:'大多數國家不會建一個產品沒人想要的工廠。沒有用的基礎設施也是一樣,因為通常有嚴格的預算規定。'在中國不一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受到沒有生產效率的經濟活動的明顯扭曲。佩蒂斯估計,去掉人工製造的增長,很可能只剩下一半高。"

文章寫道,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投入近5000億歐元,之後,中國的景氣指數大幅躍升。

電影市場蒙受損失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關注了007新片在疫情中不得不推遲上映這一現象。文章說,"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間諜007也無能為力:邦迪系列新片'生死交戰'原計劃4月上映,如今推遲至11月。……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7萬家影院完全關閉。……中國是重要性僅次於北美的國際電影市場。…..據估計,中國的損失已達約20億美元。"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