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向後的大躍進

苗子(摘編)
2020年12月22日

多家德語媒體繼續關注歐中投資協定。《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國包括經濟界在內出現自由化的逆轉。《資本》雜誌分析了目前時間點對中方有利的可能原因。

https://p.dw.com/p/3n6nD
China Geschichte Großer Sprung nach vorn Stahlwerk
(資料圖片:1958年的大躍進)德媒認為,中國包括在經濟領域出現的自由化逆轉引人關切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題為「反向大躍進」(Große Sprung zurück)的文章寫道:「德國所爭取的這位夥伴,疫情之年在經濟領域也日益獨裁,讓自由化逆轉。北京的宣傳每天向農民、工人和精英階層灌輸,國家的崛起只面臨一個風險:一個中國式的戈爾巴喬夫會用他』改革』(Perestroika)的幻想毀滅一個帝國。在疫情爆發之初的一度失控後,北京相應對公民和企業家強力壓制。一位對疫情提出警告的醫生被禁言,一位退休的房地產大亨因批評習近平的執政能力而被判18年監禁。」

文章寫道:「被認為自由敢言的螞蟻金服創始人馬雲,因為說了幾句批評國家監管部門的話,便在北京徹底失寵。習如今宣佈,』黨執政的支柱』不是中國有創造力但不可靠的技術先鋒,而是黨掌控的國企,它們必須更大更強。」

「中國經濟近三分之一是國有資產。只要民營企業與共產黨的目標相符合,就可以繼續幫助實現經濟在未來15年裡翻一番。這是北京允許資本家作的,後者在僅僅四十年裡就幫助這個國家迅速走出貧困。但與變革初期不同,如今主要是取決於什麼對黨有利。成立近100年來,它掌握得最好的就是宣傳。北京一方面懲罰澳洲这样不受青睞的國家,同時勸說世界,中國模式是未來的希望。」

文章寫道:「然而,恰恰在補貼最嚴重的工業領域,沒有跡象顯示,該國減少了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半導體和飛機的研發沒有進展。中國的電動汽車能否打破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主導地位,也存疑。」

馬雲:科技巨擘 人生贏家?

《資本》雜誌題為「中歐:在不利時間點的糟糕協議」(China-EU: Ein schlechter Deal zu einem schlechten Zeitpunkt)的文章寫道:「這實在尷尬:恰恰在歐洲議會譴責新疆營地強制勞動的同一周,柏林和巴黎想要迅速與中國完成一項投資協定。這一時間點令人驚訝:歐盟就這樣一項協定向中國施壓已經七年了。而上周共產黨領導層發出訊號,今年內可以達成一致。」

文章寫道:「協定的時間點也與地緣政治層面有關。川普下台後,中國將面臨新的挑戰。川普的對華路線是對抗式的,但同時也往往不可預測。而拜登則宣佈,會加強國際聯盟。布魯塞爾和華盛頓如果達成共同的針對中國的政策,將讓北京十分惱火。在拜登就任前就達成投資協定,就成了既定事實,讓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中少了後顧之憂。」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