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同中國保持距離

文山 摘編
2017年2月9日

周四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與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微妙較量。而美國總統川普对美中關係的影響,也依然是各報持續關注的熱點議題。

https://p.dw.com/p/2XHEx
Indonesien Surabaya - Zug auf Markt
印度尼西亞老舊的基礎設施亟待升級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Kriswanto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出版的瑞士《新蘇黎世報》以"印尼沒有中國熱"為題,指出儘管中國已經是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投資國之一,但是後者依然與中國保持距離,轉而尋求與日本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更緊密合作。

作者注意到,印尼正在升級其老舊的基礎設施,幾個鐵路大型工程項目成為了中國與日本等國較量的舞台。"在印度尼西亞,也在發生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的事情:中國成為強勢的投資者、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10個東協國家中,中國已經是7個國家的最大雙邊貿易夥伴。柬埔寨、寮國的經濟現在十分依賴北京,泰國、馬來西亞的威權政府也在尋求依靠,中國的影響力同樣在增長。而在菲律賓,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基本沒有影響力,但在新政府上台後也向中國敞開了所有的大門。"

文章隨後指出,儘管中國與印尼的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但是印尼當地對此的態度卻比較冷淡。作者認為,這裡有一些歷史原因:"1965年後,印尼領導人蘇哈托視中國為共產主義仇敵。1967年~1990年間,兩國之間甚至沒有外交關係。在印尼,'Cina'一詞是用來罵人的髒字,這種抵觸情緒具備深遠的心理以及現實影響力,在今後很多年內依然無法小覷。"

"就在三年前,現總統維多多(Joko Widodo)尚在競選時,一度需要撇清一個對他不利的謠言:'維多多具有華人血統'。而在十年前,穆斯林群體則攻擊梅加瓦地總統(Megawati Sukarnoputri)稱,她的父親蘇加諾具有親共傾向。"

"1965年的屠殺華人浪潮,至今是兩國關係中的一道陰影。在一場左翼軍人針對蘇加諾總統的未遂政變後,數十萬華人被殺害,他們被妖魔化為'赤禍'。那場屠殺,至今仍遮遮掩掩地被稱作為'1965事件',從未真正清算,反而成為言論的禁忌。"

文章末尾,作者指出,在印度尼西亞,曾經的佔領者日本人因為趕跑了荷蘭殖民者而為人們所熟知。而對中國人,印尼人始終感到不信任。"直到今天,印度尼西亞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與中國打交道才能建立起信任的基礎。"

Deutschland Kuka Roboter Neuer Rekord chinesischer Firmenkäufe in Deutschland
中國工業依然需要通過歐洲、日本的高科技來提升水準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J. Woitas

最新一期的《星期五評論報》則以"'中美國'一說可休矣"為題,指出如果美國真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可能會加速中國的貿易與工業轉型的速度。

"不論是對於美國還是中國而言,'中美國'的說法都已經是過去式了。即便沒有川普,中美之間的關係也會出現一段冷卻期。中國出口型經濟為富有購買力的美國消費者大量提供廉價商品、美國經濟通過借貸來大肆採購中國商品的模式持續了很久,久到中國的外匯儲備、美元債券堆積成山,久到中國成為了全球貿易大國、人民幣成為了國際儲備貨幣。"

文章接著指出,如果中美關係出現波折,中國其實有許多應對措施。"對於歐盟而言,中國與美國同樣重要。反過來,對於中國而言,歐盟也同日本、韓國一樣重要。這倒不是說歐洲、日韓可以提供多大的銷售市場,而是這些經濟體在中國的經濟轉型中能夠發揮的作用。中國需要西歐、日本、韓國的高科技,這意味著北京需要增進與歐、日、韓的商貿聯繫。就算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這一戰略也只會延緩,但不會被摧毀。"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