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受中國人尊敬的德國財長

文山(摘編)2016年7月22日

周五的德語報刊,關注了即將在成都出席G20財長峰會的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以及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後代之命運。

https://p.dw.com/p/1JUR1
Washington Finanzministertreffen Schäubl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Thew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商報》將目光投向了本周六即將在成都召開的G20財長峰會。該報以「受歡迎的朔伊布勒先生」為題刊文指出,在中國,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被視作經濟政策領域的盟友。

"在G20集團中,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找到了一個新的、強大的盟友:中國。德中兩國具有相似的利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相信,中國與德國都是貿易與工業大國,因此有著類似的經濟政策。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柏林,人們都認為貨幣政策手段已經到頭了,現在只有靠結構轉型才能推動全球經濟。"

"在G20集團中,德中兩國都有意鞏固這一立場。今年和明年,中國與德國先後擔任G20主席國,因此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德國政府圈內人士透露,目前對華合作勢頭'非常好'。"

文章接著指出,在經濟結構轉型方面,中國財長樓繼偉與朔伊布勒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盟友。"對於中國財長而言,財政紀律、長期改革是核心議題。他也反復表達了他對朔伊布勒的尊敬。樓繼偉曾說:'德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依然強健,仍然是歐洲的增長引擎。德國重視結構改革、創新、效率,讓德國經濟獲益匪淺。'"

"朔伊布勒的年紀以及經驗也讓他在中國更受尊敬。中國人還注意到,朔伊布勒訪華時,不會以就民主問題進行說教。他認為,公式化的批評並不能達到其目的。德國財長當然知道中國的問題,因此他會強調法治國家的重要性,並尤其突出法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而讓朔伊布勒不得不忌憚的,是中國的巨大規模。他清楚中國對德國的重要性。因此,朔伊布勒從一開始就有意利用中德兩國先後擔任G20輪值主席的良機,拓展雙方的工作關係。"

China Jüdisches Shanghai
在中國的猶太文化痕跡,並不僅限於上海、哈爾濱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攝於2012年)圖片來源: DW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關注了河南開封地區猶太人後代的命運。作者注意到,去年夏天之前,開封當地政府還在希望當地的猶太人後代能夠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但是之後風向突變,當局開始採取壓制策略。

"自去年夏天以來,外國旅行團(通常都是猶太人背景的遊客)就不再被允許到訪開封。這座城市中據說生活著約500~1000名猶太人後代,這裡的猶太人社區歷史上最多時曾有過5000人。此外,歷史古跡猶太淨身池也被混凝土封閉;而在開封博物館裡,著名的猶太石碑也不再向遊客開放。"

文章接著問道,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風向突變?"為什麼當地政府會認為有必要採取這樣嚴厲的措施、甚至還對這些猶太人後代嚴加監視?為什麼要限制他們與外國人的接觸?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媒體愈發對'開封猶太人'感興趣。"

"那些對猶太文化感興趣的遊客,早已將上海以及哈爾濱看作必備景點。納粹德國時期,上海被視作猶太難民的避風港;哈爾濱當年則是俄國猶太人的聚居地。而對開封感興趣的,則主要是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對於普通遊客而言,開封已經找不到什麼猶太文化的痕跡。"

"一方面,更多遊客意味著更多收入。另一方面,遊客多了,問問題的人也會變多,還會有一些批判性的問題出現。中國政府不喜歡外國炒作宗教議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中國當局會將這看作干涉內政的行為。"

除了西方媒體對"開封猶太人"興趣日增,文章還猜測了一些其他可能導致北京突然收緊管制的原因。作者提到,近期,一名開封猶太人後代在美國申請政治避難,稱中國存在宗教壓迫現象,這可能刺激北京作出了強烈的反應。而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中共內部的路線鬥爭,作者指出,對外國一直持不信任態度的黨內保守派一直堅稱,所謂開封猶太人其實都是漢族人。

"持這一觀點的其實也不只是中共內部的保守派。首任以色列駐華大使蘇賦特(Zev Suffot)就曾在1992年於訪問河南時指出:'認為他們是猶太人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這些人同猶太教沒有關係'。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外人沒有資格評判一個團體是否維持了傳統身份、或者是否已被同化。就算這一話題和宗教沒有關係,外人也依然沒有資格去評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