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監獄什麼樣?老外親自告訴你

文木(摘編)
2017年7月6日

德語財經媒體"資本"發表的一篇評論認為,比起建築保護高牆,應該以更為淡定的態度應對中國的收購潮。中國的監獄生活是怎樣的?《西德意志匯報》採訪了在中國坐牢數月的一名土耳其裔德國人。

https://p.dw.com/p/2g4CK
Gefängniswärter in Peking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Azubel

德語媒體:中國監獄什麼樣?老外親自告訴你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經濟上,抵制的情緒漸漸高漲起來。圍牆築得更高了:比如美國總統川普就想搭建一個(經濟)圍牆對付墨西哥,他說這樣可以保護美國公司不受廉價競爭之苦,工作也不會被非法移民搶去。在英國,那些支持退出歐盟的人們也有著相似的看法,此外,另外一些歐洲國家,支持經濟保護主義的人多於從前。" 德語財經媒體"資本"(capital.de)本周四(7月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作者接著提到了德國,舉出了中國美的公司計劃收購機器人製造商庫卡的例子,這起收購案引起軒然大波。政府擔憂有高科技洩露的風險,並因此否決了收購。另外,今年3月傳出消息,歐委會顯然正在醞釀保護措施,針對來自中國等國家提出的可能讓其皺眉的收購願望。

作者Renate Pilz指出,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公司,這種舉動相當平常:"德國公司也在中國進行收購。這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收緊政策行不通,無論這個高牆是針對整個經濟體制還是某個單獨的企業。我們這樣做,其他人也會效仿,這像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漩渦。德國是一個全球出口大國,一旦經濟全球化減弱,這裡的富裕程度也會降低。"

應該怎樣去應對呢?作者的觀點是--保持開放的態度:"中國一再被人詬病在國外拿技術,但對國內市場採取封閉保護。不久前,中國歐盟商會發布最新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其中指出,該計劃歧視歐盟企業,並且阻礙市場力量。人們不能否認這種風險,因此政界必須要主動積極,制定相關政策,給收購制定保障員工和企業所在地的長期協議,監督中國政府兌現承諾。"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是德國第四大出口市場。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2015年,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機械產業第二重要的投資地:"面對一系列統計,我們必須將中國看作一個平等的夥伴,並且,就像VDMA今年5月末在李克強訪問德國之前指出的那樣,將支持自由貿易的承諾付諸於行動。也就是說,我們急需一份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投資協議,給公平競爭提供全方位的保證。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得接受在未來,中國會提出更多的收購申請。"

作者在文章末尾寫道:"全球化本身是積極的,從德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良好的標準,無論是在技術、環保還是工作安全保障上的標準傳播到全球各地,在別的地方也建立高標準。人們應該從這個想法出發看待中國的收購潮。"

在中國的高牆生活

"他在中國監獄裡呆了7個月。" 《西德意志匯報》(WAZ)本周三(7月5日)的一篇文章關注到曾經被關在中國監獄的一名前大眾員工歐茲尤(Hamza Özyol)。這名37歲的男子撰寫了一本名為"中國--鐵窗後的210天"的書。

文章作者Ulrich Franke寫道,2014年歐茲尤前往中國深圳,當時他的工作是隧道建築工地的工人。很快,他就感覺到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壓力:"2014年8月24日深夜,他當天喝了不少酒,這造成了糟糕的結果。" 歐茲尤說:"喝醉的我做出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在一家夜店,他將三個大約放在桌上半個小時、周圍沒有人看著的手機拿走了。歐茲尤說:"我以為有人把手機忘在那裡了,為什麼我把它們拿走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他並不想成為竊賊,大概一個小時後,因為心存內疚,他又返回夜店,想把手機放回原處。"但是有10個警察撲過來,逮捕了我。"

文章接著寫道:"這個周末接下來的時間他都被手銬扣著,接受審訊。周一他被送到監獄。這名男子在監獄裡呆了七個月,他認為最嚴重最可怕的是:"40名男子共同擠在一間僅有50平方米大的空間,這實在是一種折磨。在地上睡覺,自來水就只有一個水龍頭,吃飯就是米飯配一點蔬菜,還有點乾硬的麵食。" 歐茲尤說:"絕對是不人道的。"這名土耳其裔德國人盜竊罪成立,7個月後被釋放,他被允許回國。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