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的宣傳攻勢

達揚(摘編)
2019年3月25日

記者無疆界組織發布的「全球新聞自由排行榜」中,中國在總共180個國家排名第176位。而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也表示,中國的新聞環境是「過去20年以來最糟糕的」。

https://p.dw.com/p/3FcaH
Screenshot von CGTN Africa
中國的官方電視台已在世界多處設立分支。圖片來源: CGTN

(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無疆界組織周一發布的年度報告中稱,中國的新聞審查早已不侷限於本國媒體,北京也在有系統地將其政治意願和新聞理念強加於境外媒體。比如投資外國出版機構或向不聽話的記者施加壓力等等。記者無疆界組織的克里斯托弗‧德雷爾(Christophe Deloire)表示,如果民主體制不自衛,中國的宣傳攻勢將佔上風。《南德意志報》以此為題寫道:

"中國在境外開辦廣播電視節目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已經增加到每年13億歐元。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擁有英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和中文等六個頻道。覆蓋140多個國家。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則以65種語言覆蓋70多個國家。路透社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14個國家的至少33個電台擁有控股權。中國官方的英文版《中國日報》自稱擁有一億五千萬讀者。而新華社則有19種語言發布新聞,僅在臉書上就擁有五千六百萬粉絲。

這些宣傳渠道的宗旨是'宣傳黨的理論、方向、原則和政策'以及'講好中國故事'。新華社前社長、現任中央委員李從軍早在2013年就表示,建立'全球傳媒秩序'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他表示;'如果我們不能在新媒體佔據主導地位,別人就會這樣做,從而把握主導公眾輿論的機會。'"

Kenia Leser der "China Daily"-Zeitung
《中國日報》自稱擁有一億五千萬讀者,圖為一名閱讀該報的肯亞读者。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Karumba

由於在一些傳統國際傳媒會議上,中國並不能佔據主導地位。於是中國另闢戰場,從2009年開始,中國官方傳媒新華社開始出資舉辦全球媒體峰會。2012年峰會在俄羅斯舉辦,2016年則選址卡達。俄羅斯和卡達都是在全球新聞自由排行榜上排名靠後的國家。這類峰會上會討論"西方媒體霸權"和"正面報導"之類的話題。而堅持"正面報導"也正是黨的新聞原則。文章寫道:

中國每年都會要求數千名各國記者前來中國參加培訓。他們不僅要學習掌握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具('記者的職責是捍衛社會穩定'以及'對本國改革進行積極報導'),同時還要學習正確地'遣詞造句'來報導一些國際間引起爭議的話題,比如一帶一路。為此目的,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共同組建了'一帶一路新聞聯盟'。共有來自42個的國家的72家媒體加入了這一聯盟。去年12月參加過上述培訓項目的贊比亞記者們承認,中國的憲法保障了本國公民的言論和訊息自由,贊比亞新聞界應當以中國為榜樣。

由於許多民主國家以批評眼光看待中國的媒體擴張,因此北京在上述國家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哪一家媒體不肯合作,就將它買下來。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僅對歐洲媒體機構的投資就已經達到30億歐元。柏林墨卡托研究所去年的一項調研也證實了這一發展趨勢。南非獨立線上專欄作者艾薩(Azad Essa)的命運足以說明這類投資的用意何在。去年,他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迫害穆斯林少數族裔的文章,而數小時之後,他就失去了職位。他所供職的媒體機構共有兩個中國投資商,其中之一是非洲發展基金。觀察家認為,為了中國的利益,'北京無形的手'正在插手世界越來越多的地區。《看中國》報社業主2017年曾表示,他的廣告客戶曾遭到中國官員的威脅,如果不停止在該報發行廣告,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將面臨麻煩。"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周日開始了對法國的訪問行程,這也是習近平五年來第二次出訪法國。法國方面高調接待中國訪客的同時,雙方領導人也將面對一些不愉快的話題。新蘇黎世報以《馬克宏警告中國不要越界》為題寫道:

"本次習近平來訪的官方理由是慶祝中法建交55周年。但法國總統馬克宏並不願意將本次會晤停留在盛贊兩國緊密關係的層面上。馬克宏已經多次指出他對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心存顧慮。比如,他曾表示,中國在追隨其自身的、令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多極世界願景。今年三月初在其東非訪問行程中,馬克宏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投入表示贊賞,但同時也指出這類關係必須保持平衡和互惠。也正因為如此,馬克宏邀請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周二前往巴黎。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會晤形式,是對中國繞過國際機構對單獨國家採取各個擊破戰略的應對措施。

Frankreich Beaulieu-sur-Mer Xi Jinping bei Macron
三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宏歡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到訪。圖片來源: Reuters/J. Pelissier

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更強化了馬克宏的謹慎態度。勒梅爾曾以應對中國競爭為由,主張德法鐵路巨頭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合並。勒梅爾是法國傳統經濟愛國主義的捍衛者,其作為經濟部長的職權範圍今年一月以來已經多次擴充。最初,經濟部對外來投資的審核只限於軍火、通訊以及訊息技術,現在愛國主義的保護傘下,已經囊括交通、能源、人工智慧以及网絡安全。國家對上述領域的投資都保留否決權。此外,如果投資者在資金來源和就業崗位保護方面不能遵守相關規定,法國政府也可以對其實施制裁。這些規定顯然都是針對中國而制定的,巴黎對此並不諱言。勒梅爾甚至聲稱法國遭到哄搶,並表示他拒絕了很多來自中國的投資請求。但與此同時,政府的立場和法國的經濟現實卻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2018年總體下降的同時,對法國的投資則上升了86%。五家法國企業被中國人接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