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戰略"引發熱議

2023年1月13日

過去幾年來,中國的內政外交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德國政府認為有必要重新調整對華政策。但擬議中的"中國戰略"尚未正式出台,就已經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https://p.dw.com/p/4M9sL
Flaggen Deutschland China
圖片來源: Frank Sorge/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報導稱,聯邦政府擬議中的"中國戰略"之所以關注度如此之高,是因為德國經濟界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而中國政府更不希望德國從最重要的歐洲夥伴演變成最主要的批評者。這篇題為《擬議中的中國戰略令經濟界異常緊張》的報導寫道:

"本周早些時候,中國駐德大使吳懇接受《商報》採訪時,對德國政府進行了措辭強硬的指控:從中國戰略草案目前外界已知的內容來看,給人留下了'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印象。

《商報》獲得的訊息顯示,中方代表也已就此在同德國各聯邦部舉行的會談中表達了明確的不滿,而紅黃綠聯合政府的政治家們則對中方的指控進行了反駁。

然而,即便是在聯邦政府內部,中國戰略也未能形成共識。主導這一戰略文件擬定工作的德國外交部希望中國戰略中要包含具體的行動指南。這樣做的理由是,迄今為止各聯邦州乃至聯邦各部在對華政策問題上,往往各自為政,步調相當不一致。

更何況,過去的經驗顯示,中國領導人非常善於利用德國內部的不協調。因此,德國外交部認為,今後不應再給北京可乘之機。但德國總理府卻希望制定一份簡單籠統的中國戰略文件。"

 

《商報》援引特裡爾大學中國問題觀察家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 教授的話寫道,從目前已知的內容來看,中國戰略在聯邦政府內部缺乏廣泛共識,而且核心議題的界定也不夠明確,因此,這份戰略文件出台之日,可能就已經過時了。

"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 表示,現在擬定中的中國戰略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會在聯邦政府內部引發矛盾,甚至還會引起歐盟內部以至德美之間的爭論。這樣做,只會加大外交政策討論中的分歧和薄弱環節,並為中國政府提供德國乃至歐盟對華政策軟肋的準確訊息。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有關中國戰略的討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德國國家安全戰略制定完畢之後,中國戰略才會正式出台。而國家安全戰略預計最早可以在二月中旬起草完畢。"

正當德國政界和經濟界就擬議中的"中國戰略"以及如何減少對華經濟依賴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之際,全球最大規模的汽車配件供應商德國博世公司宣佈,將在中國投資十億美元在蘇州建立研發和製造中心,"為中國汽車製造商開發和製造用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零配件。"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

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車正在佔據本土市場,並開始進軍歐洲。圖為上海出產的HiPhi X全電車。
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車正在佔據本土市場,並開始進軍歐洲。圖為上海出產的HiPhi X全電車。圖片來源: Wang Gang / 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博世公司做出這一投資決策的時機,正值德國政界不斷呼籲汽車工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之際。許多大公司也正在努力在世界不同地區建立相互獨立的供應鏈體系。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會減少在華投資。去年夏季,博世總裁Stefan Hartung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就曾對撤離中國的建議提出過警告。他表示,與其試圖逆轉全球化趨勢,倒不如擴大在華投資。他說:'中國需要世界,如同我們也需要中國一樣。'

目前,博世公司營業額的大約五分之一是在中國完成的。該公司現在就已經在向一系列中國企業供應配件。在中國,電動車正在逐漸佔據市場優勢,而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電動車越來越受歡迎,並已開始向歐洲市場的擴張。"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