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 美國大選亂象如何為北京所用

達揚(摘編)
2020年11月5日

中國媒體對本次美國大選的關注度並不高,為數不多的報導中,也更多聚焦圍繞大選產生的混亂現象。

https://p.dw.com/p/3kvDf
China I Peking I Beziehung zu US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M. Schiefelbein

美國大選 中國在看:經貿是關鍵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三,中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關注美國的總統大選。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只是在接近尾聲時才提及美國大選尚未出結果,而畫面則是投票站前的長龍和白宮前不同派別的衝突。《商報》以《美國大選亂象如何為北京所用》為題,報導了中國官方和民間對美國大選的反應。文章寫道:

「本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國似乎並沒有特別鐘意的候選人。或許多數中國人都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對中國而言,都不會帶來什麼變化。

川普四年總統任期內,中美關係跌入低谷。川普对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幾乎波及了整個中國經濟界。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和TikTok受到打壓和極其嚴厲的制裁。

但是,即便是川普的競選對手拜登獲勝,也很難期望美國的對華政策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白宮的行事風格可能會改變,同盟友的關係也會重新恢復。但拜登並不會根本性改變針對中國的批評性立場,在貿易領域尤為如此。」

迄今為止,中國領導層一直未就兩名候選人和美國大選發表評論。中國外交官發言人表示,美國大選是美國內政,中方不予置評。文章接著寫道:

「不過,也有跡象顯示,北京似乎更希望川普能夠連任。因為,川普破壞性的施政方式已經使當今的世界秩序發生動搖,多邊國際機構影響力大減,美國的領袖地位也大打折扣。這一局面顯然對北京很有利,畢竟北京並不喜歡一個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

將美國打造成共同的敵人也有利於在中國國內激起民族主義熱情。中國官方媒體慣用的敘事方式是,美國不願看到中國的崛起,因此中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除此之外,民主國家中的任何動蕩都會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宣傳素材,以凸顯中國一黨專制的優越性。」

中國剛剛發布的「十四五」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加強經濟自主能力,減少對國外的依賴。《維澤信使報》發表評論認為,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中國還須解決眾多國內矛盾。評論寫道:

「儘管中國經濟疫情之後已經明顯回歸增長路線,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新版五年計劃中,將提升長期疲軟的境內消費列為重中之重:政府計劃大幅提高民眾、特別是農村人口的收入水準。只有達到這一目標,受到廣泛宣傳的『雙循環』模式才能發揮效力:像其他發達國家一樣,今後中國消費者也應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出口業的重要性則將日漸削弱。

不過,中國政府同時也強調,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會背棄外國企業。恰恰相反,中國將繼續推行經濟改革,以保持對國際企業和投資的吸引力。正如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所說:「改革開放是進步的基礎。」但有關十四五計劃的公報也透露出一個明確訊號,即政治層面的對外開放變得比以往更加遙遙無期。對於以專權和控制慾強而聞名的習近平來說,中國內部的穩定恐怕仍會是至高無上的施政目標。」

 

摘編自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