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中俄結盟 劍指西方?

2022年2月9日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之際,普丁和習近平也在北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俄兩國間緊密的夥伴關係。中俄兩國的盟友關係,會給西方陣營帶來怎樣的挑戰呢?

https://p.dw.com/p/46lGB
China | Wladimir Putin und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Sputnik/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發表評論指出,中俄兩國雖然加強了夥伴關係,但兩國並不會發展成真正的盟友,因為北京領導人不會把俄羅斯當作平起平坐的夥伴。這篇題為《對抗西方的利益共同體》的評論寫道:

「將中俄兩國領導人聯繫在一起的,是他們都反對美國以及由美國制定和維護的國際秩序。普丁和習近平都希望打造一個多極化的抗衡模式,他們希望能同美國平起平坐。然而,只有中國才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而俄羅斯方面拿得出手的,就只有破壞力極大的軍事力量了。事實上,普丁近來的表現足以證明,只要他拿出軍事實力來說事兒,各方也就會坐下來談判。

在北京,普丁和習近平表現出了相互間的支持。中國對俄羅斯'安全保障'的要求表示支持,並拒絕北約進一步東擴。作為回報,俄羅斯則支持中國對台灣的領土要求,並對美英澳三方安全協定(AUKUS)予以公開批評。

不過,中俄友誼顯然也有其界限。北京發布的長篇聲明中,對'烏克蘭'隻字未提。中國同受俄羅斯威脅的烏克蘭之間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北京也從未承認過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半島的吞併,畢竟這有悖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原則。每逢涉及新疆、西藏、南中國海以及台灣問題,中國總是喜歡以這條原則說事。

中俄夥伴關係是兩位專制者結成的利益共同體,他們都越來越推崇民族主義政治。習近平的'中國夢'是要重現中華帝國的輝煌,而普丁則渴望恢復俄羅斯帝國的勢力範圍。"

作者Mathias Naß認為,歷史上恩恩怨怨以及現時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都使得中俄兩國難以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夥伴關係。評論最後寫道:

"即便這種夥伴關係難以發展成相互承擔互助義務的盟友關係,但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合作仍得以不斷加強。去年夏季,兩國國防部長觀摩有數萬兵員參加的中俄聯合軍演。去年十月,中俄各有五艘軍艦參與的一隻區艦隊示威性地環繞了日本本州島,這裡正是美國第七艦隊的基地。

Russisch - Chinesisches Marinemanöver
去年十月,中俄軍艦在日本本州島附近游弋。圖片來源: Vitaliy Ankov/Sputnik/dpa/picture alliance

西方大可不必擔心一個新的東方陣營的誕生。但在特定時間、基於特定目的的中俄聯盟則是有可能出現的。今天的烏克蘭危機,明天的台海衝突,都有可能促成這樣的盟友關係。將危機作為討價還價的談判籌碼,西方人會耍這樣的手腕,普丁和習近平也絕不會遜色。"

持續近兩年的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儘管疫情期間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但中國也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危機的導火索。評論寫道:

"中國一旦出現金融危機,可能會在地緣政治層面上造成嚴重後果,因為專制政權通常都會借助外部衝突轉移對內部危機的關注。中國同台灣以及南中國海的一些鄰國之間,現在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激烈的衝突。

疫情發生後,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正在與日俱增。儘管我們仍無法對風險進行準確定位,但目前低估風險的做法卻是不足取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很有可能會成為全球金融系統中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我們應當為此做好準備,企業和金融機構應在短期內規避在中國的金融風險。德國方面也應採取具體步驟,長遠性地提高德國經濟的彈性,以便更好地應對金融風險。"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