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20109 kelek europäischer frauenpreis

Daniela Grabner2009年1月19日

本屆"歐洲婦女獎"得獎人,德籍土耳其裔的內克拉.凱蕾克,多年來致力促進族群融合,尤其基於本身的痛苦經驗,在為穆斯林婦女爭取生活自主權等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德國之聲電視記者對這位傑出女性作了近距離觀察。

https://p.dw.com/p/Gc8J
Necla Kelek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凱蕾克女士成長於一個土耳其穆斯林家庭,"女性生活自主權"是這個族群的禁忌話題。她說:「對於父親嚴厲的管束,我本能地進行了反抗,可以說,這一本能成了我的救星。後來父親放棄了與我的鬥爭選擇離開,也算是我的運氣吧!」

幾十年後的今天,情況仍然大同小異:生活在德國的土耳其族裔,一如既往地由男人主宰一切。凱蕾克認為,德國人為避免被扣上"仇外"的大帽子,而一再容忍這種現象的存在。她表示:「德國政府必須對借傳統文化之名踐踏人權的事件進行干預,幫助那些受虐女性融入德國社會。而土耳其社群也應該坦然接受民主基本準則。」

凱蕾克五歲隨父母來到德國。已在德國生活了45年的她,學會以開放的態度面向兩種不同文化。她把德國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但許多土耳其移民對此卻存在諸多障礙。

凱蕾克的朋友圈中,德國人和土耳其人都有。她認為,每個人都必須發自內心地認同自己的生活環境,建立一個可以與人交流、來往的生活圈子,並願意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社會"。

社會學家凱蕾克注意到,生活在德國的許多土耳其人,仍然沿襲家鄉古老的傳統習俗:例如父母強行主導兒女的婚姻大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從家鄉物色沒念過書,一句德語都不懂的年輕小姑娘嫁到德國來,也就是所謂的"進口新娘"。凱蕾克指出,這種封閉的族群社會,使許多人錯過了與德國社會接軌的機會。但不少人將這一錯誤歸咎於德國人的排拒。而事實是,他們自己並沒有為融入德國社會做出過努力。許多土耳其同鄉對凱蕾克的這種說法感到惱火,更不能諒解她反對過份渲染伊斯蘭教義的言論。凱蕾克認為,以伊斯蘭教的政治世界觀作為社會及所有生活領域的準則,是非常危險的事。

與在德國的穆斯林團體代表一同出席"德國伊斯蘭教會議"的凱蕾克,將自己視為平衡清真寺及各伊斯蘭教組織、團體的另一股力量。她說:「其實我們可以同伊斯蘭教組織進行良好的合作。只不過,他們的工作非常不透明,不能清楚說明"穆斯林生活"的定義是什麼。」

伊斯蘭是宗教信仰,但用它的名義作為壓制的藉口就令人難以接受了。為了爭取自由和自主權,凱蕾克曾進行過頑強的反抗,這一辛苦得來的成果,已成為她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組成部份,「我是土耳其人,也是德國人,我已看不到兩者之間的界線:兩種文化都是我所熟悉的,兩種語言都是我的母語。」

凱蕾克是族群融合成功的典範,"歐洲婦女獎"更堅定了她致力促進族群融合工作的決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