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非洲問題專家談中非關係

2009年11月6日

本周末,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埃及召開,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出席會議。會上,非洲國家代表將與中國討論今後兩年的合作問題。中國在非洲的活動一直受到西方的批評。德國萊比錫大學非洲研究教授赫爾穆特‧阿舍(Helmut Asche)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部採訪時,對中國與非洲關係進行了評估。

https://p.dw.com/p/KPWO
2006年11月,中非領導人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非領導人合作論壇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阿舍教授,您認為中國在非洲追求的利益是什麼?

阿舍:中國在非洲其實有兩種利益,而不僅僅是像通常說的那樣,只對原材料、石油和銅鋁等礦產有需求。中國還對非洲的市場感興趣,即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尋找銷售市場。中國人對非洲市場比西方投資者和出口商更樂觀和更具有前瞻性。

德國之聲:非洲國家從與中國的夥伴關係中會得到什麼?

阿舍:非洲能得到自己的好處,因為非洲必須要把自己的原材料賣出去。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的需求對原材料需求熱起到了根本上的推動作用,非洲也從中獲得了好處。另外,非洲的消費者也受益於中國的廉價出口商品。至於非洲經濟整體上是否也從中受益,那還要看是否非洲的就業崗位因此而流失,例如在紡織業。在兩者間進行利弊權衡無論在專業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非常困難的。

德國之聲:有人指責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中國自稱中國與非洲的夥伴關係是平等的。您怎樣評價這一關係?

阿舍:現實的情況是這樣的:還是以石油為例,中國是一個後來的對非洲石油的需求者。那裡的最好的和產量最大的油田都由別人掌握,特別是美國人。對於一個後來者來說,他自然是被迫到那些困難的、不太安全的和政治名聲不好的地區和國家去尋找資源供應。地緣戰略上的背景就是,中國是作為一個後起步者在非洲亮相的。那些比中國早幾十年就在非洲站穩腳跟的國家,當然就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

德國之聲:中國也與像辛巴威总統穆加貝或者蘇丹的巴希爾這樣的獨裁者進行合作,西方對此提出了非常尖銳的批評。西方的批評起到了什麼作用嗎?

阿舍:批評當然起到了一個作用。但首先要說的是,西方的批評也有些虛偽的成分。不少非洲國家的政府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總是被人拿來批評,但他們同時也是西方國家的友好夥伴,特別是我們的美國朋友。美國人剛剛重新定義了它的蘇丹政策,想採取一種更多合作的模式。就拿辛巴威这樣的特別糟糕的例子來說吧,英國和南非的銀行與保險業康采恩也對那裡提供了財政上的支持。這也是穆加貝能一直不倒台的原因。穆加貝政府一直掌權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非洲鄰國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迄今為止沒能對辛巴威采取一致的和合理的政策,沒能夠做到對穆加貝施加壓力。

德國之聲:最遲到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非峰會人們已經明顯看出,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有多密切。這一密切關係對西方有什麼影響?

阿舍:我認為,西方到現在還根本沒有意識到,像中國、印度或者巴西這樣的新興工業國成為非洲有影響的新夥伴,這給西方帶來的挑戰有多深遠。在這一領域,人們比在任何其它領域都更能清楚地看出,南北兩極的世界秩序已經結束了,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多極世界格局中,不再由一家說了算了。

德國之聲:本周末將開始舉行第二次中國非洲峰會。中國外交部表示,會議將出台一部中非合作的路線圖。您對這個路線圖有何期待?

阿舍:這要觀望一下了。中國的發展援助的問題就是難以看得清楚,中國人自己也常常是"身在此山中"。我們不掌握可信的數字,也沒有合理的項目成功或是失敗的報告制度,不知道項目帶來了什麼和沒帶來什麼。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早期的發展援助的方式。只要現在出台的路線圖能讓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在方式、目標和檢驗標準上變得更透明些,這就將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中國當權者自己也會私下裡偷偷坦白承認,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非洲提供了多少發展援助和這些援助起到了什麼效果。

德國之聲:中國強調不干涉它國內政的原則。中國真的不嘗試對非洲國家的政治發揮影響嗎?

阿舍:這一所謂的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實際上從來都沒真正做到,而且也越來越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為中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越來越被迫要干涉甚至主動干涉它國內政,例如中國在安哥拉要努力爭取他們的投資條件和發放貸款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和透明,中國也不希望看到他們剛剛好不容易尋找到的夥伴一下子就垮台了。所以,我也不相信,外界盛傳的中國答應給幾內亞軍政府的70億貸款,真的會落實。中國人不會有興趣毫無顧慮地將這麼大一筆錢撥給這樣的一個政府。如果他們真的有意在那樣的一個國家裡進行礦山和基礎結構上的大規模投資,他們就必須要干涉內部事務。

德國之聲:還是以幾內亞為例。那裡在大約一個月前發生了鎮壓示威者的屠殺。中國對這樣的事件不作出任何反應嗎?

阿舍:他們當然沒有對這個事件作出反應。坦白地講,在這件事上應該對中國政府提出批評。這是某種程度上的短視。如果我剛才講到的不干涉內政反正也是堅持不下去的,那就應該更加清楚地表態,這樣才能面對西方的批評時,給自己減少些壓力,特別是當人們知道,幾內亞政府繼續這樣幹下去肯定是行不通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說明,中國的非洲政策還處在一個尋找和定位的過程中。

德國之聲:中國在多大程度上捲入了非洲的衝突,例如通過供應武器?

阿舍:在蘇丹,中國政府在蘇丹處於內戰時一直十分活躍地為巴希爾政府提供武器。辛巴威政府也是處於勉強支撐的內戰局面中。為這樣的國家提供軍事幫助實際上是一種很糟糕的非洲政策。這是在參與非洲內部的衝突。去年就暴露出這個情況,當時南非港口工會的人碰巧攔截了一艘為穆加貝政府運輸武器的中國貨船。但是遺憾的是,後來這艘運輸武器的貨輪最後顯然是繞道剛果最後還是到達了目的地。這當然是一種偏袒行為,這是不應該的。

作者:Christoph Ricking/瀟陽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