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貧困研究:鄉村富裕,城市貧窮?

2014年8月25日

談起德國的東、西部差異,許多德國人的既定印象依舊是西部富有、東部貧窮。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則推翻了這樣的說法,認為許多大城市更需要反貧困政策。

https://p.dw.com/p/1D104
Hamburger Problemstadtteil Billsted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圍牆倒下近25年後,"新"聯邦州和"舊"聯邦州在過去數十年內出現劇烈轉變。在這段時間裡,許多資金流向德國東部,每年有數十億歐元投入基礎建設以及財政支持不足的社區。究竟這些資金對人民起了什麼幫助?德國東西部的差異是否依然巨大?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許特爾(Michael Hüther)認為,至少兩地的差距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大。本周一(8月25日),許特爾發表了有關德國收入貧困問題的研究報告。許特爾得出的結論是,要判斷德國人的生活狀況,必須更仔細地分析其稅後收入所能真正負擔的消費。

城市更需反貧困政策

在德國東部的許多地區,因為租金低廉等原因,生活費用不像西部那樣昂貴。這意味著:即便東部民眾的收入較少,他們能購買的物品卻更多。德國對"貧窮"的定義是每月可供花費的金額少於870歐。但在德國東部,870歐可比在德國西部經用多了。生活在慕尼黑的單身人士需要1030歐,才能負擔和平均德國民眾相同的生活水準。如今的慕尼黑可是個高消費城市。

許特爾的研究正是針對這一問題:最大的差異並不存在於東西部,而是在城市與鄉村地區之間。他相當確信,"反貧困政策的著眼目標是大城市"。"若我們不將區域政策集中在大城市上就會產生問題。"

面向高風險族群

研究結果也顯示,城市中普遍存在較多高風險族群:"失業者、單親父母、具移民背景的家庭,這些群體的收入一般上較低。" 許特爾認為,德國政策應該集中關注上述需要更多支持的群體,從而有效解決貧困問題。

而這也表示德國有必要重新規劃"團結協議",將目標從東部的鄉村地區轉移至科隆等大城市,以及人口稠密的魯爾區等地。根據過去的團結協議,為幫助東部重建,政府每年向東部地區提供數十億歐元的援助款,而該份協議將在2019年告終。

德國經濟研究所估計,過去數年裡,城市的貧困問題出現惡化。該研究所指出,大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平均比鄉村地區人口逐漸降低,而後者的購買力相對穩定。統計數據顯示,鄉村地區約有14%的人口"購買力低下",而城市中的比例則為22%。此一情況在科隆、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特別嚴重,法蘭克福或漢諾威也存在類似問題。

科隆研究貧困現象的學者布特維格爾(Christoph Butterwegge)認為,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他表示,德國扶貧公益組織"平等福利總聯合會"(Der Paritätische Wohlfahrtsverband)多年來在其貧困問題報告中多次指出,"慕尼黑的生活比梅前州小鎮的更昂貴,這已經是老生常談"。

Deutschland Geschichte Kapitel 5 1989 – 1999 Aufbau Ost Frauenkirche Dresden
科隆研究貧困現象的學者布特維格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布特維格爾並不認為,德國經濟研究所從問題中得出了正確結論。"不能將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和不來梅港的貧困與東部的貧困作比較,東部的貧窮問題相當嚴重。"他指出,德國東部的薪水水準依舊過低,德國的目標應該是將全國各地低收入地區的薪資調漲。

但布特維格爾表示,親企業的德國經濟研究所對此並不感興趣:該研究所認為,德國通過的全境8.5歐元的最低薪水對於東部地區已經過高。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在德國東部,7.9歐的最低薪資已經足夠。" 布特維格爾則稱,若德國聽從此建議,便是創造社會不公的情況;要解決貧困問題,人們也必須探討富裕人口的情況,以及如何公平分配財富。

作者:Klaus Jansen 編譯:張筠青

責編: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