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90811 Sarrazin-Debatte

2011年8月20日

去年8月,德國社會曾經就移民問題、穆斯林化以及德國的未來進行了一場廣泛的爭論。爭論緣起於社民黨籍政治家薩拉金出版的新書《德國自取滅亡》。一年過去了,這場爭論給德國人以及外國人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https://p.dw.com/p/12Kir
Titel: Buch Thilo Sarrazin "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 im Buchregal Schlagworte: Buch, Thilo Sarrazin, "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 Buchregal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 Klaudia Prevezanos Wann wurde das Bild gemacht?: 21.7.2011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Buchladen "Goethe und Hafis" in Bonn-Tannenbusch Bildbeschreibung: Bei welcher Gelegenheit / in welcher Situation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Wer oder was ist auf dem Bild zu sehen? Das Buch "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 von Thilo Sarrazin, das am 30.8.2010 auf den Markt kam, steht im Regal des Buchladens "Goethe und Hafis" von Afrasiab Heidarian in Bonn-Tannenbusch im Buchregal. In welchem Zusammenhang soll das Bild/sollen die Bilder verwendet werden?: Artikel Bildrechte: - Die Fotografin ist Mitarbeiterin der DW, so dass alle Rechte bereits geklärt sind.
《德國自取滅亡》圖片來源: DW

薩拉金的這本書去年曾連續數周踞於暢銷書頭名,書中將穆斯林移民稱作難以融合的團體,並認為這是德國社會未來的風險,從而引發了軒然大波。

德國波昂的杉林區(Tannenbusch)居住著許多低收入家庭及不少外國移民。伊朗移民海達裡安(Afrasiab Heidarian)在這裡經營著一家書店,書店取名"歌德與哈菲茲(Hafiz)"。在老闆海達裡安看來,這間以德國及伊朗兩位著名詩人命名的書店,是文化溝通的橋樑。2010年8月30日,薩拉金的《德國自取滅亡》正式出版發行的那一天,海達裡安也將這部新書擺放在書店顯眼的位置。與其他書店一樣,這部書賣得相當不錯。

"我們在這裡賣掉了近100本,對於小書店來說很不錯了。"

去年,購買這本書的主要還是德國讀者。迄今為止,《德國自取滅亡》已經發行了130萬冊,曾經連續數周雄踞暢銷書頭名。

這本書一出版便掀起了軒然大波。薩拉金在書中指責德國移民政策不當,指責穆斯林移民無意融入當地社會,由此還擔憂起德國的未來。而他本人則因種族主義傾向亦飽受指責。

也有不少人支持薩拉金的觀點,他們認為,終於有人站出來說了真話,點出了穆斯林移民不願融入當地社會的事實。出生於伊朗的書店老闆海達裡安說:

"他把他的想法寫成了書。有可能某些想法是錯誤的,但人們可以對這些錯誤進行批評,而寫得好的地方則可以消化吸收。(對這本書)不應該簡單地拒絕。"

去年,圍繞這本書的爭論並不僅限於媒體,街頭巷尾、茶餘飯後都在熱議這本書。這場爭論對當下的德國留下了哪些影響呢?

柏林新克爾恩區(Neukölln)是移民比例極高的一個區,30萬居民中,1/3是外國人。區長布希科夫斯基(Heinz Buschkowsky)認為,薩拉金的功績在於,他讓社會各界茶餘飯後都討論起移民問題。但布希科夫斯基也指出,這一年間,新克爾恩區的氣氛比以往更緊張了。

弗萊堡大學歷史學教授赫伯特長年研究德國的外籍勞工問題。他並不認為薩拉金激起的討論損害了穆斯林移民與德國居民之間的關係:

"不少移民團體代表都反應激烈,認為這有所損害。但是我覺得,那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其實只觸及到融合問題的皮毛。"

柏林洪堡大學政治學教授弗若坦(Naika Foroutan)仔細觀察了這本書出版後3個月內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她說:

"可以發現,當時不少移民,特別是穆斯林移民起初都是有所退縮的,盼望著暴風雨能盡快過去。"

不過,一些移民很快就加入到爭論中去。弗若坦說,不少移民由此在社會事務中更為自信,他們不再滿足於旁觀。

弗萊堡大學的赫伯特教授則認為,《德國自取滅亡》這本書,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很大的意義,這本書內容空洞,不過是老調重彈:"如果我們觀察60年代以來德國有關外國移民的爭論,就會發現該話題每過五、六年就會被提起一次,並且總是聚集於相近的一些話題,比如:外國移民融入社會了麼?他們該走還是該留?他們的行為得當麼?我們是否還需要更多移民?"

赫伯特教授認為,相比以上話題,不同族群如何和諧共處更為重要。不管是外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應該有明確的行為準則,全社會應該就此建立起共識。

"這才是真正應該進行的討論。目前這些討論已經在進行了,只不過不是那麼喧鬧,但還不錯。"

作者:Klaudia Prevezanos 編譯:文山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