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61109 Erneuerbare Energien München Klima

2009年12月1日

慕尼黑有約135萬人口,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到2015年,慕尼黑城市公用事業公司將把從可再生能源中開發的電力輸送到電力網中,以滿足慕尼黑所有家庭所需的耗電量。到2025年,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能滿足整個慕尼黑的電力需求。該市依靠太陽能技術、水力和地熱設施建設使得城市潛能得以利用。並且慕尼黑還在地區以外的地方對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長期投資。

https://p.dw.com/p/Kmb4
2002年慕尼黑展會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裝置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雖然慕尼黑今後將依然依靠從經濟角度而言能夠負擔的混合能源,包括從傳統的煤炭發電廠及核電廠獲得的電能,但該市也將充滿勇氣地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除此之外,人們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宏偉藍圖。慕尼黑市長烏德介紹說:"按照這一計劃,我們會在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電力輸送到電力網中,以滿足慕尼黑所有家庭和企業的電力需求。"

那將是75億度電。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在有利於氣候保護的能源建設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這就需要政府撥款約90億歐元。慕尼黑市長烏德表示,一個大城市要想實行自己特有的能源政策,必須要具備一些先決條件,他說:"這個城市必須在財政上支持節能發展計劃的推出,還必須有自己的城市公用事業和一個自己的能源企業,以便能在當地建立能源政策。"

其他城市已將城市的公用事業私有化,而在慕尼黑人們則有意識的迴避了這條道路。取而代之的是,長期改變能源政策例如:在慕尼黑附近的紹爾拉赫鎮建立新的地熱發電設施,那裡4200米深的地下水水溫超過140攝氏度。10月以來,那裡採用最新的鑽探技術,挖掘"高溫泉水"的地下資源,以便生產熱能和電能。慕尼黑城市公用事業能源供應部負責人施蒂芬‧施瓦茨介紹說:"已有一些技術工藝,可以利用一台發電機來幫助發電。要實現這個技術需要有最低溫度的保障,否則,將是不經濟的。這個最低溫度大約在110至120度。如果溫度更低的話,在現有的技術下無法用經濟的方法來使其產生電流。"

原理很簡單:人們通過向地表深處鑽探,平均每深入100米,溫度就會上升三度。人們可以計算出在2800米的深處溫度大約為89攝氏度。這足以用於供暖。

為保障慕尼黑展覽城裡姆區的城市供暖,早在2004年以來,慕尼黑就開始使用地熱能。遠程供熱網的鍋爐將不再使用化石燃料,而是來自於能源之母地球。施蒂芬‧施瓦茨說:"現在我們所處的地方,是要在此把地熱水的能量輸送到我們的遠程供熱網。地熱水從這裡輸入,進入熱交換器,在完成熱放電後,將冷卻的水排出。熱交換器上人們可以讀取水溫:地下水釋放出熱能後的溫度為攝氏65度。而在進入熱交換器時的溫度為攝氏95度。"

自從投產以來,該地區的地熱設施共減少排放了3.4萬噸二氧化碳--這相當於慕尼黑道路交通每年廢氣排放量的10%。但是地熱能並不是慕尼黑使用的唯一的可再生能源。除了伊薩爾河上的三個水電站以外,該市還安裝了歐洲最大的屋頂太陽能裝置之一。從1997年底投入營運以來,這個分別安裝在6個屋頂上的大型太陽能設施生產了1000萬度電,相當於約4000戶家庭的電力需求。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嚴嚴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