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德國結束殖民統治100年後的"盲點"

2018年11月25日

100年前德國殖民統治結束,但是迄今這段黑暗的歷史時期並沒有得到客觀的審視。而且人們對德國殖民主義的看法還有待轉變。

https://p.dw.com/p/389d1
Bildergalerie Tsingtau
德國曾經的殖民地之一—青島 圖片來源: Konfuzius Institut Leipzig e.V./Paul Ernst Prasser

(德國之聲中文網)非洲、中國和太平洋地區,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曾有德意志帝國建立的殖民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1918年11月25日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Paul von Lettow-Vorbeck)指揮的部隊最後投降,德國的殖民統治才宣告結束。但在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德國的這一歷史時期並沒有得到客觀的審視。

德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格羅斯(Raphael Gross)今年6月在一次有關德國殖民時期掠奪藝術品的討論會上說:"令人驚訝的是,幾十年來,德國人在面對其殖民主義歷史時所表現出的正義感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直到幾年前,有關這段歷史的題材實際上完全被忽略。

研究人員抱怨說,德國曾經在世界哪些地方建有殖民地? 確實這個題材不是德國學校的必修課。例如直至今天,面對昔日德國殖民主義統治時期在今日納米比亞赫雷羅和納馬犯下的種族屠殺罪行,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悼念死難者的中心場館。至於是否會提供重建和賠償更是沒有定論。

更多閱讀:沉重的過去——德國如何對待殖民史

直到前不久,德國各博物館才開始就如何處理殖民時代受害者遺骨和文化遺產的問題展開了辯論。8月底,德國首次向納米比亞歸還了被殺害的納米比亞人遺骨。聯邦政府於2018年初對德國殖民主義時期遺留問題的處理寫入執政聯盟協議並明確地將其列為政治目標。  

柏林殖民主義問題專家鮑赫說,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堅定地認為, 德國的殖民統治與英國和法國相比要溫和、人道的多。而且認為當時的德國殖民統治者給當地"帶來了文明,是一段極其美好的歷史。"鮑赫說,這種宣傳產生的影響至今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對殖民歷史做出明確的解釋。要說明"殖民主義並非是冒險或者對陌生世界天真的探索行動",而是一種建立在暴力和剝奪人權基礎上的不平等的制度。

有關柏林洪堡論壇的討論引發了對殖民地歷史的辯論。這座在柏林新建的大型博物館計劃在2019年年底建成之後,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重要文物。聯邦文化國務秘書格呂特斯(Monika Grütters)多次強調,對殖民地文化財產的起源進行研究是多麼的重要。同時她也承認,長期以來殖民時代在德國紀念文化中"幾乎是個盲點"。

柏林歷史學家科普(Christian Kopp)認為,德國關於殖民主義的辯論之所以在沉默了幾十年之後啟動,是民眾努力的結果。早在19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就有黑人社團的的代表做出了謹慎的嘗試。被殖民者的後代如今都接受了較好的教育,也有了大聲講話的底氣。

也是«Postcolonial»協會創始人之一的科普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透明的移民社會。"這一點在社會討論中也有體現。

在萊比錫、漢堡、法蘭克福或奧古斯堡等城市,近年來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提出這個問題:他們的家鄉城市是如何捲入殖民歷史的?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城市導游便可以回答  。

一些地方活動家還指出,有些街道仍在以引起爭議的殖民主義者的名字命名。

例如,«去殖民化柏林»聯盟多年來便一直在首都柏林為更改這些街道名稱而努力,其中包括以阿道夫 ‧呂德茨、古斯塔夫‧ 納赫蒂加爾和卡爾‧ 彼得命名的街道。這三人被認為是德國殖民主義的代表人物和開路先鋒。在結束德國殖民統治100周年之際,反對殖民主義的的活動家計劃在11月15日在柏林見面,就進一步加強其工作的專業化程度進行磋商。

更多閱讀:一戰百年之青島記憶

這些人權組織的代表還要求為受害者建立一個紀念德國殖民時代遇難者的場所。 "後殖民俱樂部"或者"追究種族滅絕罪行"組織的代表都希望在柏林聯邦議院和距離威廉大街92號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附近建立一座顯而易見的中央紀念碑。1884年11月15日,在當時的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的邀請下曾經在這裡召開所謂的剛果會議,會議決定瓜分非洲作為殖民地。

但是聯邦政府並不打算修建這樣一個紀念場所。 10月中旬聯邦政府在回答綠黨議會黨團的相關提問時表示,這樣的倡議應該由聯邦議院提出。

 

李京慧 / 達揚(福音教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