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20509 Entwicklungszusammenarbeit Deutschland

2009年5月13日

德國今年發放的發展援助合作資金為近58億歐元。一些人說這是筆巨款,另一些人說這錢太少了。後者的理由是,德國距離幾十年前定下的讓發展援助款佔國內生產總值0.7%的目標還十分遙遠,要翻一番才能做到。這且不論,另一個問題是,德國的發展援助合作效果如何。如果有人盼著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和薩爾布呂肯評估中心的調研報告能夠給出答案來,他只能失望。

https://p.dw.com/p/HpFc
德國發展援助合作評估

借助於電腦做的報告介紹會持續了半個小時,大標題是"德國發展援助合作評估"。然而,該報告負責人阿克瑟爾‧伯爾曼和萊茵哈德‧施托克曼評估的不是德國發展合作的效果,而是國立和私立組織如何審核自己的工作方法。

兩人都表示,這種方法是比較發展援助合作是否真正有效的必要前提。這種聽似詭辯的說法,卻有著值得認真看待的背景。因為,在德國顯然還不存在具有約束力的對具體項目工作的評估標準。因此,薩爾大學評估中心的萊茵哈德‧施托克曼建議德國發展援助部看一看鄰國的做法:"比如在瑞典有審核瑞典發展援助合作效果的獨立機構。在英國有個顧問委員會,向政府提出建議,以什麼方法對哪些計劃和項目進行評估。"

而在德國,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多半頂多也就是由所謂的實施組織自己來評估。發展援助部國務秘書埃利希‧施塔特爾承認德國的工作中存在著缺陷。他說,事實上,發展援助部使用的方法跟復興信貸銀行或者技術合作公司的方法就有不同之處:"也就是說,在完全可以對比的項目上,我們卻得出不同的評估結果來,因為我們從不同的出發點出發,或者調查的是不同的效果領域。而這不符合用一個模子澆鑄發展援助政策的要求。評估是發展援助政策一個非常中心的領域。因為,如果不能證明它是有效的,它就失去了可信性。"

委託撰寫這份報告的發展援助部的國務秘書施塔特爾因此而表示願意聽取專家們的建議,尤其是由外部專家來審核發展援助行為的要求:"出於當前的狀況,包括發展援助部人員配備的侷限,許多因素要求我們把評估工作放到外部去做,並給予更大的獨立性。至於具體怎麼組織安排,現在我還說不上來。但我們看來應該朝著這個方向走。"

這位國務秘書之所以表現得遲疑不決,是因為還需要跟其它許多機構協調這個問題。在發展援助合作領域活動的,除了主管的發展援助部和象德國發展援助服務組織(DED)這樣的國家機構外,還有許多教會組織、政治性的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調研報告的撰寫者們認為,無論是基督教博愛會(Caritas),米蘇爾社會發展基金會(Misereor)還是世界飢餓援助組織,所有這些組織都應該服從一個統一的標準。

20個國立和私立組織經受了審核。然而現在傳出了一種說法,說是沒有錢用來進行評估。薩爾布呂肯評估中心的施托克曼強調說,這筆錢無論如何也是要拿出來的,尤其是要把發展中國家的夥伴們也更緊密地拉到這裡面來:"現在我們的系統主要是這樣的:由提供援助者,也就是那些實施組織來瞭解他們的項目效果如何,是否有用,是否達到了設定的目標。而他們的夥伴對評估結果只是略知皮毛,只能從這些評估結果裡少量得益。"

評估研究者施托克曼希望各組織拿出更大的透明度來,尤其是那些私立捐贈籌集組織。發展援助部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納稅人和捐贈人有權得知用他們的錢都幹了什麼。

作者:Marcel Fuerstenau / 平心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