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建築業腐敗嚴重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17日

建築行業的腐敗行為每年給德國納稅人帶來的損失達50到100億歐元。「國際透明組織」欲追究行賄企業。

https://p.dw.com/p/6Nos
良心的天平圖片來源: AP

50到100億歐元這個數字是國際反腐敗機構「國際透明組織」德國分部昨天(3月16日)在柏林公佈的2005年度世界腐敗報告中提到的。據「國際透明組織」統計,全世界由於腐敗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3000億美元(折合2250億歐元)。「國際透明組織」德國分部主席埃爾斯霍斯特要求德國政府設立全德腐敗登記冊。

埃爾斯霍斯特說:「建築行業是最容易受腐敗影響的經濟領域。」其原因主要在於德國90%的公共建築合同都是和中小建築企業簽訂的,而這些企業之間以及它們和當地委託方即公共機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國際透明組織」理事會成員維恩表示,雖然腐敗在德國已不再是「禁忌話題」,但迴避的傾向依然「很大」。

活躍於全球的「國際透明組織」在其報告中把德國科隆市垃圾焚燒設備建造項目列為六大「腐敗紀念碑」之一。據說在爭取這項價值約4億歐元的項目時,有關企業花費了1300萬歐元的賄賂金額。「國際透明組織」出具的名單中也包括萊索托高水工程項目,即在非洲萊索托王國進行的一個水壩建築項目。參加工程的多國企業使用行賄手段拿到了訂單,其中包括德國的Lahmeyer國際工程公司。

「國際透明組織」德國分部主席埃爾斯霍斯特說,在決定訂單發給誰的過程中,而且是在每一個階段,透明度都必須成為理所當然的組成部分。為防止腐敗,該組織準備對證明有行賄行為的公司進行追究。為此,德國有必要通過法律規定設立一個全德腐敗登記冊。埃爾斯霍斯特說:「長年被排除在訂單發放對象之外的前景,給每一個公司所帶來的經濟壓力是巨大的。」

德國政府已經著手對政府採購法進行修訂,目前各有關專業部門正在協商修訂草案的細節,其新增內容之一就是在聯邦經濟和出口管理局下設一個這樣的登記冊。具體做法是公共機構有責任上報發放訂單時因發現行賄而排除了哪家企業,反過來,公共機構在發放訂單前也必須向登記冊管理部門詢問他們欲下訂單的企業是否被列在黑名單上。

埃爾斯霍斯特表揚了不久前與柏林機場擴建項目主持單位達成的防腐敗、防非法約定的正派性協議。該協議是機場擴建項目所有採購訂單程序的組成部分,並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制裁措施,如從採購名單上除名和徵收罰款,罰款金額一律為合同金額的5%。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