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幾家大型企業已悄然改變了企業形式

2009年10月12日

在公眾尚未察覺的情況下,德國的大型企業如安聯、巴斯夫、保時捷和MAN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法律形式。他們不再是根據德國法律規定的股份公司,而是轉變成為歐洲股份公司,簡稱SE。企業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能夠為他們帶來什麼好處?

https://p.dw.com/p/K4jY
德國企業安聯圖片來源: dpa

到目前為止,這種方式並未影響到股票行情。兩年多前,巴德霍姆堡的醫藥公司費森尤斯集團採用了歐洲公司這一法律形式。此後,費森尤斯集團的股票行情依然同過去的走勢保持一致。對於世界最大的化工集團巴斯夫而言,情況也是類似。去年轉變為歐洲公司後,巴斯夫股票的行情同達克斯的股票走勢相吻合。對於費森尤斯集團而言,股票行情並不是將公司法律形式轉變為歐洲公司的關鍵原因,費森尤斯集團公共關係負責人馬蒂亞斯∙林克表示:"目前費森尤斯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2萬7千名員工。這種基於歐洲法律的現代公司形式能夠體現費森尤斯集團不斷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並相應地促進我們開放的企業文化。"

位於路德維希港的巴斯夫以及慕尼黑的MAN集團對於轉變為歐洲公司的法律形式都給出了相同的理由。國際化與開放的企業文化是關鍵詞。這首先就能夠體現在監事會的構成。股份公司中,監事會中的雇員席位通常只由德國員工構成。馬蒂亞斯∙林克認為,歐洲公司的形式能夠創造新的行動空間。馬蒂亞斯∙林克表示:"也就是說,在歐盟內,所有在歐盟地區或在歐洲經濟區工作的員工現在都有機會,參與監事會雇員代表的選擇。"

BdT Porsche legt Angebot zu Scania vor
保時捷也轉變為歐洲股份公司圖片來源: AP

這樣也符合工會的要求。德國工會聯盟長期以來都希望促成監事會的雇員組成國際化。歐洲公司這一法律形式將使得監事會中的權力關係朝著有利於僱主的一方變化,因此在工會方面很少獲得贊成。股東權益代表克勞斯∙尼丁認為,稅收問題也對股份公司向歐洲公司轉化起到作用。他表示:"現在,在一國上市的股份公司如果從事跨國業務或者建立了跨國集團,當然會遇到公司組織形式的問題。而通過歐洲公司的形式,這一切就得到了簡化。也就是說,我們找到了一種能夠提供相應的國際稅收優勢的國際法律形式。"

因此克勞斯∙尼丁認為,接下來會有更多的股份公司將他們的法律形式轉變為歐洲公司。但是不會形成大批企業轉變公司形式的潮流。他說:"企業採用歐洲公司的法律形式是一個持續的潮流。我認為,人們必須首先在實踐中習慣某些東西,首先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做的,這才合理。因此在我看來,人們必須謹慎地採用這種法律形式。"

上市公司從歐洲公司的形式變回股份公司的形式,這樣的事情目前還沒有發生過。

作者:Peter Kochanski / 余思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