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巨額貿易順差未必是好事?
2015年4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貿易順差2014年再創紀錄,達到2170億歐元(約合2360億美元),為史上最高。
如此巨額貿易順差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經濟學者和政界人士各執一詞。
從數據來看,2014年,德國出口佔其生產產品與服務總量的39%。總出口額為11330億歐元(約合12290億美元),GDP為29030億歐元。
總進口額則僅為9166億歐元。由此,德國貿易順差為2169億歐元,超過2007年的記錄(1953億歐元)。2014年德國的貿易順差佔GDP的7.5%。
相比較,中國2014年的貿易順差為23490億元人民幣(按當前匯率約合3470億歐元),佔中國GDP的3.7%。單從GDP佔比來看,德國貿易順差是中國的兩倍。
德國在大部分雙邊貿易中都有順差。貿易平衡關係並非由政府政策直接決定。它取決於百萬、千萬家企業和家庭的購買決定。總體而言,德國的貿易順差並不以政府之間的債權形式存在,而是以私人債的形式存在。
如果一國持續對另一國存在貿易逆差,正如許多國家與德國的關係一樣,那可能產生問題。私人債的巨額累計,可能最終導致償還困難。
案例:西班牙與德國
2014年,德國企業向西班牙客戶銷售349億歐元產品與服務,但西班牙企業僅向德國銷售250億歐元產品與服務。因此,2014年底,西班牙人新欠德國人99億歐元。因西班牙常年對德國有逆差,因此德國人累積起對該國數目可觀的債權。
從參與與西班牙貿易的德國私人企業與家庭的角度來看,與該國的貿易順差帶來進帳的增加。德國人可用這筆錢作三件事:消費、國內投資、國外投資--例如購買法國公司股票,或者在西班牙買房買地。許多富有的德國人這麼做。
德國人在西班牙的投資有助於該國償還貿易逆差帶來的債務。然而,經濟學者指出,德國投資者的這些國外投資收益並不好。
柏林經濟與法律學校的經濟師約伯格斯(Heike Jöbges)說,多年來,德國人大量投資國外資產,但總體而言,是賠錢的。
由於匯率下跌,以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損失,德國人國外投資的資產價值縮水三分之一。
約伯格斯認為,德國人不如在國內投資。這會增加就業率、收入水準和內需,這也意味著對歐洲貿易夥伴國的需求量也會增加。
不過,德國增加國內投資,也會帶來產能的進一步提升。這對德國的貿易順差有怎樣的影響,尚無法清晰估計。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共同貨幣歐元是德國多年出口順差的關鍵因素。大部分歐元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不如德國,而其總人口又超過德國,與這些國家做生意,德國有著先天的優勢:共同貨幣歐元等於始終處於低匯率的水準上。這為德國出口提供了優勢。
不過,這種說法也有欠缺:即便德國仍保留德國馬克和央行,央行仍可大量購買外匯,向市場大量投入德國馬克,從而使本國貨幣匯率保持低位,從而有利於德國出口。
無論如何,德國的貿易順差可能將持續下去,直到競爭國家尋找到擊敗德國的途徑,無論是高端汽車、機械還是其它工業產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