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展覽公司擔心:中國生意不好做

嚴嚴2007年11月19日

近來德國展覽公司向媒體訴苦,稱他們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會經常在開展前幾天被推遲。而根據德國經濟展覽博覽委員會(AUMA)公佈的數據,去年德國展覽公司的上海代表處在中國舉辦的六個展會中,就有四個展會的舉辦許可證被中國官方拒絕。這些幾年前由西方展覽公司帶去的先進經驗,如今中國已經可以用這一模式自己承辦更多的展覽會了。那些西方的展覽公司前景如何,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德國展覽界業內人士。

https://p.dw.com/p/CJJJ
上海一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97年,德國的展覽公司帶著豐富的展會經驗、銷售渠道和歐洲的展商客源來到了中國。幾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本地展覽公司逐年增多,德國的展覽公司開始擔心,中國官方用政策上的權利,限制外國展覽公司。對這一擔憂德國經濟展覽博覽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那塔利亞‧聞格斯女士表示:「不管是哪國展商,中國應當一視同仁。凡是希望在中國舉辦展會的外國展商,他們不應該被區別對待。例如,中國官方發放展會許可證時不應該根據主辦單位是哪個國家來決定。他們應該用同樣的政策對待各國合作夥伴。這也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那天起應該履行的義務。」

援引德國商報對中國展覽公司增多趨勢發表的報導,報導中稱:「中國的展會舉辦者們正在孜孜不倦的向西方人學習,他們從不畏懼剽竊和抄襲這回事。德國展商協會曾經在中國的展會上多次發現與德國某展會類似的展會標誌和名稱。甚至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發現一本中文展覽手冊都是從法蘭克福展覽會手冊中一字不漏抄襲下來的。」

在德國經濟展覽博覽委員會瞭解的一項被中國官方推遲舉行的展會事件中,那塔利亞‧聞格斯表示,「德國在中國舉辦的展會被推遲已經不是稀罕事了。試想一下,那些從歐洲和其他西方國家遠道而來的展商則要在計劃好地開展時間內做好靈活的準備。」

亞洲市場是德國企業重要的出口地。每年從德國出口到中國等地的產品以17%的數字增長。能夠到消費市場親自展示公司產品,將展覽會直接在出口地舉辦對歐洲的企業來說不時為良機。據德國經濟展覽博覽委員會AUMA的統計,僅2003到2008年,德國在中國舉辦的展會數量從每年的30增至79個,展會數量增長兩倍。

中國的展覽市場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會不斷擴大。為吸引西方企業到中國參加展覽,中國官方在上海、廣州、深圳和重慶都相繼建起了共百萬平方米的國際展覽大廳,面積從25萬擴大至75萬平方米。中國正不斷嘗試自己舉行展覽會。阿塔利亞‧聞格斯女士認為:「展會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舉辦展覽就可以瞭解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展會還特別能為一些來自本國和世界其它國家的中小企業更好的架起一座橋樑。」

儘管德國展覽公司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但德國展覽協會在中國的市場一直被看好。例如,漢諾威、科隆、杜塞道夫、慕尼黑和紐倫堡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會次數還是呈增長趨勢。2007年中國展覽會的新趨勢是綠色食品展。對於5月份剛在上海創建子公司的紐倫堡展覽公司,今年9月已經在上海和科隆同時舉辦了3個食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