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警惕第二波疫情來襲

葉宣(綜合報導)
2020年4月21日

隨著德國各地本周起開始放鬆部分防疫限制措施,並繼續討論「解封」的步驟計劃,各界對第二波疫情反彈提出警告。令專家擔憂的,不止是老人院等護理機構感染的增加。

https://p.dw.com/p/3bDWx
Coronavirus – Abiturienten am Gymnasium Dresden Klotzsche
德勒斯登一所中學畢業班學生重返校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Michael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開始,德國部分行業及面積較小的商店獲准重新營業,部分聯邦州的中學畢業班學生將重返學校。逐步「解封」後,人員流動和人際接觸必將有所增加。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一呼籲國民繼續保持社交距離,遵守各項防護性規定,否則可能面臨疫情反彈的威脅。 

梅克爾說,「我們還遠沒有越過疫情的頂峰」,現在部分商店重新營業,「會對感染數字產生何種影響,14天後才會見分曉」,因此她呼籲人們保持「警惕和自律」,並警告說,如果屆時感染數字出現明顯回升,就不得不再次採取包括「封閉」(Shutdown)在內的嚴格的限制措施,儘管這是政府想竭力避免的。 

悄無生息的傳播

德國病毒研究權威、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的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教授在周一德廣聯的播客採訪中也表達了對疫情反彈的擔憂。他指出,隨著病毒傳播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會出現感染者在年齡和地域分佈上的「分散化」。就是說,疫情初期人們看到的地區性爆發、感染者以中青年居多的情況在發生變化——病毒逐漸擴散到更多地區,感染者中老年人比例增加。 

新冠疫情 德國人怎麼想?

加上無症狀感染者佔有一定比例,使得病毒在「悄無聲息」地繼續傳播,而沒有被注意到。今後新的感染鏈會更多出現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到傳播規模的擴大反映到了確診數字的增加上,「第二波感染」往往已經向人們襲來:病人會在全國各地出現,其中的老年人比例也會上升,這將給醫療機構帶來新的衝擊。 

德羅斯滕說,從傳染病學的規律看,這種「分散化」效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這裡所說的老年感染者增加,還不包括養老院等集中護理機構出現的感染案例。 

護理機構成重災區

過去數周,德國越來越多的護理機構出現聚集感染,造成那裡的老人、病人和工作人員感染數字大幅增長。僅在下薩克森一個州,就已有80多家老人院、護理院發現了感染。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批評指出,很多地方至今仍缺乏防護服等必要的防護用品。 據北德意志電台(NDR)周二(4月21日)援引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報導,德國的老人院和其它集中居住設施,迄今已登記超過14000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包括5636名工作人員。在老人院、護理院、監獄、無家可歸者和難民收容所這樣的集中居住設施出現的感染病例,已佔到德國全部確診人數的17%。 

而且專家指出,由於官方公佈的類別過於籠統,現有感染總人數中實際上屬於護理機構的人數應遠高於目前已登記在該類別下的數字。此外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出現的感染病例佔德國確診總數的11%,已有74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1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