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Fachkräftemangel

2009年7月26日

整個世界深陷經濟和金融危機,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失業率的提高。專家預計,明年德國的失業人口將達到500萬。首當其沖的便是那些缺乏職業技能的勞動力,而高素質的勞動人口中很少有人抱怨工作難找。即使在當前的危機時期,在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和技術這四大領域也照樣亟需專業人才。

https://p.dw.com/p/Itjr
一位求職者在漢諾威展會上瀏覽招聘啟事圖片來源: AP


看看跨地區的報紙中的招聘版或者訪問一下網路中的求職網頁,人們很快就會發現,工程師還是像以前一樣屬於緊缺人才。各種招聘機械工程師、車輛製造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或者建築工程師的訊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雖然現在經濟危機當道,但是德國在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和技術這四大領域缺少大約6萬名合格的人才,而這些領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前途有著重要的意義。德國電信人事部經理托馬斯‧薩特爾貝格說:

"自然科學和技術上的革新能力使得德國成為經濟高度發達國家中的佼佼者。德國經濟的未來也取決於在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和技術這四大領域上的能力,取決於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技術性服務和服務業。"


德國經濟界早就敲響了警鐘,在一年前開創了一個"打造四大領域未來"的平台,旨在統一和協調德國經濟界在這方面的各種開拓項目,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理工科專業。但是這需要時間。一名中學十年級的航空科學愛好者要想以後成為一名天文物理學家或者航天工程師,這當中往往要有十年的路要走。經驗還表明,從興趣愛好到專業文憑中間的距離還是很遙遠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教育與就業專家漢斯-彼得‧克洛斯說:

"看一下經和組織中小學學科測試(PISA)的數據就知道,德國排名在中游,有很多在理工科上很有潛力的青少年。但是我們沒能將這一排名轉化為較高的大學升學率和畢業率。"


相反,德國每四個選擇學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和技術四大專業領域的大學生中,就有一人中斷學業,造成了這些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最遲到經濟衰退結束時,這一人才空缺將會變得更大。人口發展因素也對此有一定影響。在這些領域裡,每年有6萬名工程師因為到了年紀而退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有些企業建議,對那些偏重理論的大學課程進行改革,降低對大學生的專業要求。斯圖加特大學航天系統研究所教授恩斯特‧梅瑟施密特則堅決反對這一建議。他說:

"我認為,這些人在上飛機的時候,還是希望工程師們擁有扎實的知識和能力,他們此時大概不會特別希望負責製造這架飛機的總工程師只擁有工程學士文憑,而希望他是個精通自己專業的人才。"


德國電信人事部經理托馬斯‧薩特爾貝格雖然同意梅瑟施密特教授的觀點,但是他還是倡議對大學教育改革進行重新思考。他認為,大學生們必須能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專業學習,應該考慮是否還是把學士課程學習時間只規定為六個學期。薩特爾貝格還建議,由於經濟危機而對前途感到憂慮的未來大學生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要具有長遠目光。他指出,理工科畢業生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很好的職業前景。他還說,目前德國經濟界為大學畢業生進入那些不景氣的經濟領域就業而牽線搭橋。他介紹說:

"我看有三種可能。一是提供恰當的就業指導項目、培訓項目和高級實習項目,二是通過就業服務公司為緊急需要專業勞動力的公司提供解決方案,三是巧妙地將職業培訓和短期工相結合。"


德國經濟界一致認為,德國有足夠的好創意,但是如果缺少工程師,那麼將來在國際競爭中就很難站得住腳。

作者:Sabine Kinkartz/瀟陽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