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IT技術佔優勢

an2012年3月11日

台灣與中國企業先後進入德國IT市場,近十年競爭漸趨激烈。在飽和的德國IT產業中,台商應該如何站穩腳跟?

https://p.dw.com/p/14IL4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90年代起,台灣電子科技業逐漸在德國建立品牌,宏碁(Acer)、華碩(Asus)、創建(Transcend)等公司在德國的IT市場上已佔有一席地位。許多來自台灣的中小型企業紛紛赴德國投資,嘗試在此開發新市場。對於赴德的台商而言,近幾年迅速崛起的中國企業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台灣電源供電器製造商全漢企業(FSP)於1995年赴德國發展,並建立子公司"Fortron Source"。當時的電子科技業仍然是新興產業,充滿各種市場可能性與發展性,很快便在歐洲市場擁有龐大客源。該公司總經理黃瑩瑩表示,近五至十年內許多中國企業進入德國市場,由於中國企業在工廠和人力方面佔優勢,生產成本較低,對台灣的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大阻力。

即便如此,銷價競爭的策略並無法長期鞏固市場地位。產品的品質和售後服務才是維持客戶滿意度的關鍵。黃瑩瑩說,台灣企業比中國廠商更早進入德國,順利打開市場的公司如今已有穩定的客源,中國廠商不構成太大的威脅。受中國企業影響的主要是剛起步且規模小的公司,唯有發展特殊技術,台灣的IT企業才可能受到德國市場的青睞。

技術是發展關鍵 "台灣仍佔優勢"

於1991年在德國創立電腦系統服務公司"Argus Computer"的台商陳學榮持相同意見。他表示,台灣公司進入德國市場的時間較早,與德國公司接觸多年,產品的品質受到肯定,形象也較新進的中國企業良好。在技術發展上,"台灣公司仍然佔優勢"。

此外,由於德國的電子科技市場已經呈現飽和狀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因此相對降低。當削價競爭無法帶來足夠的利益時,廠商必須設法研發新技術,從而征服市場。

"台商要進來,要看賣的是什麼樣的產品。IT業的範圍很廣,其中包括軟體、硬體等不同領域,除了技術還有服務業。如果只做硬體設備,生存幾率比較小。"

近十年來,中國大型企業如華為科技有系統的進入德國市場,IT產業的競爭達到巔峰。無論是已建立品牌的公司或是新進的台灣或中國企業,都必須在電子科技業中不斷創新,須取得先機,隨著時間變更產品走向和經營模式。

陳學榮說:"尖峰時間過了,所以利潤也下降了,現在是淘汰賽。最先被淘汰的會是沒有辦法立刻變換或是利潤太小的公司。"

對台商而言,削價競爭並非上策。唯有開發新產品,致力於提升技術和品質,並且提供良好售後服務,才能在德國永續經營。

作者:張筠青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