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兩報看德中關係解凍

2008年1月21日

去年,梅克爾總理在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後,德中關係冰封長達數月之久。近日,德國媒體紛紛報導說,種種跡象表明,兩國正在重新接近,雙邊關係正在解凍。

https://p.dw.com/p/Cvf5
冤家易結不易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法蘭克福匯報回顧了德中關係史上這段不愉快的時光後寫道:

「在德國總理會見達賴喇嘛這件事上,北京生氣時間如此之長,非同一般。觀察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德國與中國的傳統關係一直很好,而且中國領導人此前不久在北京十分友好地接待了梅克爾總理,梅克爾的這一舉動使他們感到特別失望。

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也在內部批評了梅克爾總理。總理府的人士認為,中國對此事發火,是想挑起施泰因邁爾與梅克爾之間的內鬥。德國外交部內部有人說,近幾個月來,與中國接觸變得十分困難,他們每次總要談到總理府的問題。」

同一天,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題為:「返回理智」,文章寫道:

「德國與中國準備和好,這是一個好消息。但為什麼持續了這麼長時間?這首先要問中國人。在有自我鞭笞傾向的柏林,幾乎沒有人願意這樣提出問題,柏林佔主導地位的看法是,聯邦總理會見達賴喇嘛,犯下了侮辱皇帝陛下的罪過。…… 至於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強調柏林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是完全當然的事情。這場小型危機的不解之謎是,為什麼中國要懷疑德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總之,這並非梅克爾總理的原因。」

每日鏡報發表評論認為,「梅克爾總理在外交政策上注重人權、不執行實用主義的政策,原則上是正確的。但她邀請達賴喇嘛犯了一個技能性的錯誤,其原因在於她不瞭解有關北京的訊息」:

「現在,這一做法給梅克爾帶來了惡果,而且出人意外地反映在國內的政策上。這是因為,如果按照外交政策的標準冷靜地觀察柏林與北京的關係,雙方都承受不了雙邊關係長期冷卻的狀態。所以,柏林需要做一個姿態,但又不能使人看上去是對中國人下跪叩頭,這正是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強調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緣由。他展現了自己的特色,這也是他的黨對自己副總理的期望。在下周下薩克森州和黑森州舉行州議會選舉之前,基督教社會聯盟和社會民主黨都想在外交政策上與對方劃清界限,使自己受益,但這次得分的是社會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