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新聞(2011年6月6日)

2011年6月6日

摘要:聯合國公開質疑伊朗核計劃;至2022年,德國全面退出核電;法國不滿德國全面退核;潘基文呼籲各方保持克制;梅克爾啟程訪美。

https://p.dw.com/p/11VDx

維也納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計劃公開表示憂慮。該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周一(6月6日)在理事會議召開前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訊息顯示,伊朗核計劃很可能越來越具有軍事性質,相關活動可以追溯到最近的日期。天野之彌未說明這些新訊息的來源。多年來,國際原子能機構一直跟蹤來自西方的秘密情報,根據這些情報,伊朗著手開發原子彈。天野之彌透露,他已向伊朗原子能機構主席通報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質疑態度,並要求德黑蘭當局立即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員視察其核設施、閱讀相關文件以及接觸伊朗核計劃負責人,以澄清相關疑問。德黑蘭當局始終強調,該國核計劃僅具有民用性質。

柏林

聯邦德國政府決定,立即終止8座核電站營運、其餘核電站分階段至2022年全部關閉。聯邦內閣特別會議周一(66日)早晨批准了包括新核電法在內的一系列能源法。根據該項法律,201520172019年,每年關閉一座核電站,2021 2022年分別關閉3座核電站。在立即停運的8座核電站中,有一座將可能至2013年處於待運行狀態,以應對冬季可能發生的電慌。新能源法同時確認,德國必須實行能源轉型,更多採用再生能源。新能源法至遲將於78日之前交由聯邦議院和眾議院表決。

巴黎

德國政府做出全面退出核電決定後,法國要求歐盟內部進行協調。法國能源部長貝松(Eric Bessen)周一(66日)對LCI電視台表示,他今天就將致函歐盟能源委員,要求召開成員國能源部長立場協調會議,就退出核電給各成員國造成的影響舉行磋商。德國作出至2022年徹底退出核電的決定在歐盟內部引發個別批評,原因是,這一決定是在沒有歐盟統一立場的背景下作出的。

紐約

在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武力對付反以示威行動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方保持克制。潘基文通過其發言人周一(6月6日)在紐約發表一份聲明稱,對生命的損失感到遺憾,「譴責使用暴力和一切挑起暴力的行為」。聲明要求保持最大克制,遵守國際法,保護平民。聲明宣佈,駐戈蘭高地聯合國使團將展開調查,並幫助平息局勢。以色列軍隊昨天在毗鄰邁季阿爾沙姆斯村(Madsch el Schams)的戈蘭高地邊境地區向衝擊柵欄的反以示威的人群開槍,導致重大傷亡。

柏林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一(66日)下午啟程飛往華盛頓,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接受美國最高民事獎章—國會自由勳章。雙邊關係和一系列國際問題將是梅克爾迄今同歐巴馬總統之間最重要會晤的主要議題,其中包括利比亞戰爭。歐巴馬總統對德國《每日鏡報》表示,他愉快地期待著同梅克爾總理討論如何共同做出努力,更有效應對包括利比亞在內的地區發生的變化。當地時間本周二,歐巴馬總統將在白宮舉行國宴,款待梅克爾及其一行,並向梅克爾頒發自由獎章。迄今,在德國政治家中只有前總理柯爾獲得過這一殊榮。

利馬

秘魯總統選舉的勝者、左翼人士胡馬拉(Ollanta Humala)許諾建立一個願意作出妥協的政府,尋求同各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這位現年48歲的前軍方人士周一(66日)早晨在成千上萬支持者的歡呼聲中強調,他與委內瑞拉左翼總統查韋斯不同,也不代表某一特定經濟集團的利益,他只受選民的委託執政,立場獨立。他稱,他將竭盡全力, 履行實現更多社會公正、增加投資和制定可靠經濟政策的選戰許諾。來自保守派陣營的競爭對手、前總統藤森之女藤森慶子宣佈,一旦有正式官方計票結果,就將承認自己的敗績。

波昂

聯合國新一輪氣候問題談判今天(6月6日)起在德國西部城市波昂開始舉行。此次為期兩周的工作會議旨在為年底的南非德班全球氣候峰會作準備。儘管人類為尋求氣候暖化的解決方案作出了各種努力,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創下新紀錄。迄今唯一具有約束力京都氣候保護議定書將於2012年底到期。與此同時,雖經多年談判,後續氣候保護協定書依然難以達成。而從參加波昂工作會議的代表權內傳出的消息,不能期待此輪波昂談判能獲突破性進展。以富裕的工業國為一邊和以新興國家和貧窮國家為一邊,在相關問題上的立場依然爭鋒相對。

哈瓦那

古巴和中國日前(65日)簽署了意在加強雙邊政治經濟聯盟的多項合作協議。根據相關協議,哈瓦那將從中方獲得更多資金,用於實施經濟改革計劃。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和中國副主席習近平出席了簽字儀式。古巴一份官方文件指出,所簽署的10項協議反映了兩黨和兩國政府繼續深化雙邊紐帶的政治意願。不過,古巴官方媒體沒有說明中國將提供多少資金。習近平是上周六從義大利飛抵此次拉丁美洲之行首站哈瓦那的。他是今年4月古巴共產黨代表大會召開後來訪的首位中國領導人。此次黨代會批准了300多項旨在提高中央控制經濟的效力的改革措施。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