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中藥店聯合會奠基人李培克:我的中藥遍佈全德

嚴嚴2007年6月18日

隨著上世紀70年代初,中醫開始進入德國,很多德國和華人醫生為推動中藥向國際間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望、聞、問、切已不再是華人醫生的專長。據統計,全德國目前已有20%的私人診改採用中藥、針灸、氣功等中醫療法診治德國患者,僅中藥藥店就有65家遍佈全德。李培克創辦的德國烏帕塔爾「桂冠」藥店加工生產的中藥藥材多達800餘種,面向全德銷售。

https://p.dw.com/p/AxhH
李培克的中藥作坊圖片來源: DW/Yanyan Han

德國烏帕塔爾市的朗爾∙費勒德爾大街上商鋪寥寥,桂冠藥店的興隆卻格外顯眼。許多老人為買中藥則要排隊等候。這是化學博士李培克12年前創辦的集中藥銷售、加工於一體的中藥店.店長李培克介紹說:「70年代德國還沒有專門培養中醫人才的學校或單位, 我的專業是天然藥物化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對中國的中草藥發生了興趣, 那時我都是利用周末自學的中醫理論。」

今天的李培克不僅是一名擁有中醫執照的內科醫生,還是德國65家中藥藥店聯合會的奠基人之一。為了能把中醫的精髓領悟的更加透徹,2002年他分別走訪了上海, 北京的各大中醫學院, 藥店與中國的中醫專家舉行座談。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Medizin in deutschen Apotheken
藥劑師在細細碾磨圖片來源: DW/Yanyan Han

桂冠藥店的四樓就是中藥加工地。10位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員工各站其位。不到300平米的地方,從苦參,地龍到益母草被依次整齊,順序的擺放在貨架上。在這裡藥劑師們每天會接到來自全德各地的醫生處方超過150份。他們採用人工和機器碾磨的方式加工中藥,然後根據醫生處方為患者配藥。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合法註册的有500多種草藥,而桂冠藥店的800種草藥中,就有200種產自中國,其餘600種產自世界其它地方。

李培克表示:「 其實中藥在德國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大部分德國人對中藥的療效,品質還沒有完全的信賴。」儘管桂冠藥店的每一種草藥都有產品認證和保質期,但患者在夠買時還是首先嘗試由德國生產的同類草藥,就拿益母草為例,在顏色上中德的不同只有深淺之分,味道上也略有差異,那麼療效上哪個更佳,李培克說現在還處於嘗試階段。

如何讓更多德國人瞭解中醫,相信中醫是現今德國中醫界遇到的最大問題。通常在德國買中藥的患者有兩種:一是針對西醫無法治癒的慢性病;二是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 人們希望享受所謂的天然或自然的物質,對那些西醫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產生了一些恐懼。李培克表示,以上這些也為中醫在德國的發展和開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不僅如此,中醫的從業人員與六年前相比也有了增加,每年參加德國中醫藥協會的人數從600人增加到上千人,僅烏帕塔爾醫學院每年就培養400位中藥藥劑師。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Medizin in deutschen Apotheken
桂冠藥店主打中醫招牌圖片來源: DW/Yanyan Han

相對中藥的引進,中醫人才的大批培養,德國藥品監測機構的嚴苛則顯得有些背道而馳。據瞭解,每一味中藥從申請到批准時間較長.按照德國藥品發規定審批至少要5年。現在德國市面上準許銷售的38種重要都是30年前德國傳統中醫學院70年代在德國申請的.其餘的大都按照營養品和食品銷售.其中中醫在德國最大的障礙是,德國保守的醫療保險政策。至今,德國醫療保險的大門還沒有向中醫開放。李培克說:「中藥藥費還沒能列入德國國家醫療保險的保單中, 現在只有一些私人保險公司能夠做到中醫就診的報銷。這就大大減少患者的中醫就診優勢。」

另外,為增加客戶對中藥品質的信賴.桂冠藥店還採用了四眼策略, 來保證其品質.藥劑師從抓藥, 配藥到寄出都要經過兩人以上的互相檢驗.儘管如此, 類似「小飛蟲事件」也在藥店剛建成的一段時間內發生過。

12年來,桂冠藥店除了將中藥做為重點銷售策略外,類似的中醫治療也是李培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他認為,要將中藥真正打入德國還有一段路程,但他相信總有一天,德國人不再把中藥看成是西醫無法治癒的補充,而是更多的從營養學,人體學角度認識到中藥的真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