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20310 Türckische Cammer Wiedereröffnung

2010年3月11日

與其它歐洲皇室不同,幾世紀以來,薩克森的國王們不僅從土耳其的戰場上搜刮戰利品,還直接從鄂圖曼人那裡購買刀戈與盾牌,首飾與騎具,以及奢華的帳篷和服飾。由此成就了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鄂圖曼收藏系列。只是,自二戰以來,這些收藏品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飽受戰火摧殘的皇宮和不堪入目的藏品已無法再向人們展示過去的榮光。多年來,人們致力於修復藏品,重新對外開放。下周,修繕工作就要完成了。屆時,這所土耳其展館將成為全歐洲最奢華富麗的一處公開展覽。

https://p.dw.com/p/MN1N
土耳其綠穹珍寶館內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再過幾天,德勒斯登最著名的收藏館,"綠穹"珍寶館就要面臨挑戰。在60多年的沉默之後,德勒斯登王宮土耳其珍寶館將以最閃耀的光輝重新亮相。

安德裡亞斯•富勞恩多夫(Andreas Frauendorfer)說:"(這裡)非常美。光線雖然很暗,但是這恰恰有利於展現珍寶的美麗。加上宮殿裡還有無數寶石和鍍金的穹頂。"

修繕工作總負責人安德裡亞•富勞恩多夫和文物保管官員赫爾格•舒克特(Holger Schuckelt)踏進德勒斯登宮殿每一間房間時都心懷虔誠,這裡即將迎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舒克特說:"土耳其館是薩克森選帝侯充滿異域風情的藏館。從16世紀下半葉奧古斯特選帝侯時期開始,珍寶以貢禮的形式運往德勒斯登。後來獻給皇帝的貢禮還在繼續,但選帝侯也直接從蘇丹、伊斯坦堡等地購買珍寶,這時薩克森地區的土耳其風最為盛行。"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Türckische Cammer Flash-Galerie
展品圖片來源: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David Brandt

珍寶館在二戰時期飽受摧殘,已不再能對公眾開放參觀。現在在750平方米的展區內,600件最奢華的珍寶再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在光線幽暗的展廳中,沒有什麼能把參觀者的視線從珍寶富麗華美的光輝中移開。但只有走入展區的心臟部分,參觀者才能真正感受到修繕人員為我們重現的奇跡--一頂擁有300年歷史、近6米高、超過9米長的鄂圖曼豪華帳篷。修復者弗裡德裡克•馮•埃申巴赫(Friederike von Eschenbach)說:"當我在皮爾尼茨看見帳篷的頂部殘骸時,我驚呆了,不知該從哪裡動手才好。當時帳篷的受損程度非常嚴重,布滿塵土,還有多處殘缺。我們花了六年才完成了修復工作。"

修復工作花費巨大。僅是為修復這頂帳篷就需要按照17世紀的工藝重新製作缺失的布料。工作最繁重時,曾有35名修繕人員為製作一塊150平方米的紡布一同工作,這一切都是為了重現珍寶當時的奢華。重建工作花費了超過900萬歐元,組織者同時希望展現出當時歐洲與土耳其之間的文化聯繫。負責人迪克•君德哈姆( Dirk Syndram)博士解釋說,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品質而言,土耳其展廳是德勒斯登宮殿迄今為止所有展覽中最別具一格的,"展覽有許多新穎之處。這些新的元素比舊的更令人贊嘆。這些新元素表明:鄂圖曼與歐洲文化間的接觸交流決不僅僅侷限於戰場上的廝殺,關於這一點您在這裡就能感受到。"

的確,許多珍寶都不是戰利品,而是薩克森選帝侯們特意購買來的,這要歸功於他們對土耳其文化及手工藝的珍視。而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宣傳語的土耳其珍寶館也成為了連接德國與土耳其間的橋樑。

Türckische Cammer Flash-Galerie
"綠穹"珍寶館外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Türckische Cammer Flash-Galerie
一件展品:盾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Türckische Cammer Flash-Galerie
展品:馬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Flash-Galerie Türckische Cammer Harnisch
欣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Mirko Schwanitz / 凡一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