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80411 Deutsche Unternehmen Asien

2011年5月1日

德國企業最近境遇很不錯,擁有著領先的技術,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幾個市場生產商品。但是也有專家警告稱,德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在今後可能難以為繼,德國企業應該通過企業併購,在亞洲市場更多地實行本土化。

https://p.dw.com/p/1165Z
Ein Wartungstechniker überprüft Maschinen zur Produktion von Elektrowerkzeugen im Bosch-Werk Hangzhou, China (Foto von Oktober 2007). Der deutsche Elektrokonzern und Automobilzulieferer Bosch eröffnete am 19.10.2007 seinen neuen Hauptsitz für Asien in Seoul, Korea. Bis 2015 will das Unternehmen, das für 2007 mit einem Asien-Umsatz von 7,4 Milliarden Euro rechnet, den Umsatz in der Region verdreifachen. Foto: Bosch +++(c) dpa - Report+++
博世集團在杭州的工廠,一名中國員工正在檢修生產設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最重要的、組成DAX證券指數的30家企業2010年業績良好,與2009年相比,營業額增長了約12%。據安永會計事務所的數據稱,這些德國企業在海外的業績增長速度是在本土市場的兩倍,它們所生產的產品中,3/4都是面向海外市場銷售的。而就在2006年,這個比例還只是2/3。

高端市場模式將面臨拐點

近年來,德國工業以出口為導向,獲得了巨大成功。德國企業為本國市場開發產品,然後面向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銷售,由此獲得了夢幻般的業績增長。但是,這種經營模式可能很快就會面臨拐點。貝恩咨詢公司的德國專家菲勒曼(Michael Füllemann)說:"仔細地看,這些企業都是在高端市場取得了成功。"

菲勒曼以寶馬七系轎車為例。這款豪華型轎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數據冠絕全球。但是菲勒曼指出,新興市場的活力在今後幾年方會真正釋放:"在那裡,人們的購買力會增長,然後就會買他們的第一台電視、第一部手機、第一台洗衣機、第一輛汽車;企業也會購置他們的第一輛卡車或者第一輛麵包車。但是,這'第一件'不會是豪華型的高端產品,而是滿足基本需求的實惠型產品。"

而企業為了生產物美價廉的中低端產品,就必須在當地市場培育本土化供應鏈。因此,德國企業迫切需要在亞洲市場尋求併購當地廠商,或者與當地企業展開合作。

比如,德國商用車製造巨頭、MAN集團就在2009年收購了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4的股份。MAN集團現在每年只向中國出口約400輛高端卡車,但合作夥伴中國重汽卻年產23萬輛。菲勒曼說:"從0到400,單從比例來講,確實是大幅增長,但是比年產量,400對23萬。對於巨大的亞洲市場來說,這太少了。"

併購方面裹足不前

2010年,德國企業在亞洲市場一共支付了15億歐元資金用於併購當地企業。這一數字,只佔德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併購所花費資金的6%。菲勒曼憂心忡忡:"這個數字一再讓我們擔憂,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源於亞洲市場,來自那些新興國家。"

菲勒曼認為,德國企業之所以在亞洲市場的企業併購問題上裹足不前,是因為當地市場充滿變數,缺乏透明度,其中尤以中國市場為甚;因此,對於德國企業而言,從眾多當地中小企業中挑選合適的合作夥伴充滿了困難。

奧緯咨詢公司的專家考馳(Thomas Kautzsch)認為,這其中有很多法律問題:"都是些很瑣碎的問題。在一件併購案中,雙方並無對等的訊息標準。德國企業在中國根本不知道合作企業究竟有多少員工。他們還可能得面對模糊的法律問題,以致產權不清。德國企業還會或多或少受到黨組織或者軍政府的影響。種種原因,使得併購交易困難重重。"

但不論多麼困難,德國企業都必須加大在亞洲市場的投入。考馳認為,德國企業必須嘗試將亞洲市場當作本土市場:"德國企業應該和當地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聯繫,融入當地社會,用5到10年時間被當地人認作本土企業。"

作者:張丹紅 編譯:文山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