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經濟熱度稍減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10月29日

中國的經濟在飛速增長。估計今年的增長率仍可以達到9%。在目前柏林召開的德中經濟會議上中國大使稱,德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空前良好。但從德國方面講,企業對中國的熱度遠沒有前幾年高。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法律制度還十分不完善。

https://p.dw.com/p/7NmO
深圳街景圖片來源: AP

一位德國中等企業主與他的中國合作夥伴締結了合資企業合同。在回國的途中他又產生了不安的感覺,因此問他的律師,是否能夠完全信賴這份合同。律師把頭點了幾點,又搖了幾搖然後說道,這要看雙方關係的好壞了。

確實,有不少外國投資者抱怨中國的法律執行情況。民法和經濟法跟不上經濟飛速發展的步伐。法律條文模糊不清。最令外國投資者頭痛的是專利權。智慧財產權在中國實際上得不到保護。聯邦德國司法部國務秘書蓋格爾解釋說:「中國最近幾年簽署了許多企業法和專利法方面的協議。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國沒有簽署足夠的協議,而是在實際執行時有很大的偏差。」

中國整個法律制度都存在著這個問題。自1999年以來,德國和中國之間在進行著法制國家對話。每個月都有中國的檢察官,法官和公證員到柏林來接受法律培訓。同時中國也在盡力做法制現代化的工作。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介紹說:「我們會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將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實現國際間的合作,參與經濟與技術的競爭。我們將完善外貿法,中國市場將進一步向外國開放。投資及貿易條件將得到改善。保護智慧財產權也是我們的利益所在。」

但對外國投資者來說,中國法制建設的速度太慢。中國是世界仿冒產品的大戶。技術盜竊每年給德國企業造成幾十億歐元的損失。德國公司抱怨說,他們在中國打的經濟官司還從來沒有贏過。但形勢的發展促使中國人不得不採取行動。德國經濟界亞太地區委員會主席兼西門子公司監監理會主席馮必樂說:「我知道中國政府也在嚴肅對待這一問題。除此之外中國也別無選擇。因為中國企業最近幾年也有許多需要保護的智慧財產權。」

中國經濟在高速度成長。去年還在擔心的經濟過熱問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在國外的投資比去年增長了30%,達36億美元。收購外國公司的數目增長80%。收購數額達40億美元。有600家中國公司在德國設有分公司。

中國的勞動力目前還相對便宜。僱用一名德國工程師的費用可以僱用六名中國工程師。而且中國人平均每年比德國人多工作400小時。但中國人的薪水近年來也有明顯的增長。薪水的增長帶動了消費,這又給德國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機。馮必樂說:「中國人非常重視掌握新技術。中國早就不再是一個生產廉價產品的國家了。目前的趨勢是高品質的產品。你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有高品質的產品。此外我們必須想到,除了德國人以外,其它國家的人也想與中國人做生意。」

馮必樂強調說,在高科技領域內德國人還有優勢,比如發電站,通訊,交通及化工等行業。另外環境及資源保護方面的技術及革新也很受中國人歡迎。中國領導人已經宣佈,從明年起要改革及控制國民經濟。能源消耗要降低20%。新的五年計劃宣傳了可持續性發展地重要性。但如果到2010年,一億七千萬中國人仍開著用汽油作為動力的汽車,就不能想像五年計劃的目標能夠實現。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