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印聯合研究超級都市

Monika Hoegen2006年9月30日

世界將愈發城市化。據聯合國下屬組織-聯合國人居署的統計數字,2007年世界範圍內的城市居民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居民,而他們中的大部分卻生活在城市的貧民區中。在德國居民人數持續下降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城市居民人數卻在急劇增加。現代化的超級城市越來越多,其居民人口往往超過500萬,甚至1000萬,亞洲也不例外。此前,德國科學家與中國和印度的學者們對這一發展態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9Bni
深圳街景圖片來源: AP

遠離歐洲,去過其它大陸的人都熟悉超級城市。比如聖保羅、墨西哥城、雅加達、或曼谷等。那裡的住房鱗次櫛比,擁擠不堪,衰敗的貧民區、擁擠的交通、供水系統的極不完善等是超級城市遇到的諸多問題。中國南方工業新區珠江三角洲也不例外,廣州、深圳和香港的邊緣地帶均屬珠江三角洲一帶。在這一人口稠密的地區生活著4千8百萬居民,其中2千一百萬是到這裡尋找工作的外地人。印度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如何提高中印超級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完善可持續供水和醫療供給體系,這一問題是德中印三國聯合研究項目「新興超級城市管理」的討論議題,該項目的負責人是德國科隆大學教授弗勞克-克拉斯女士和其同事科隆大學地理研究院的托馬斯-克拉夫特。

顧名思義,新興城市的管理是問題的關鍵。參加這一項目的中國中山大學城市和地區研究中心的薛德生教授對此也持同樣的觀點。薛教授走訪了德國的人口稠密地區。他說:「談到城市住宅,我們中的幾位走訪了德國柏林和萊比錫的居住區。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從德國的居住政策,以及住房維修方面學到許多東西。」

薛教授還表示,中國在諸多領域,在住房政策,在從國家調控走向以市場為主導的政策方面存在著許多困難。在兩德統一之後,昔日的德東地區也是一樣。項目的參與者均認為,新興超級城市管理-研究項目不僅限於進行南北經驗交流,也包括南南對話。清潔飲水短缺,經濟發展和越來越多的汽車造成的空氣污染愈發嚴重等問題在印度和中國的新興超級城市都很突出。所以,相關科學家們認為,人們應該進行廣泛的經驗交流,制定10年或更為長遠的合作計劃,以期全面分析超級城市的諸多問題,從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城市管理部門在此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所以,人們有必要與不同階層的居民保持合作,與科學家、經濟界、管理部門以及公民社會的代表密切合作。儘管新興超級城市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超級城市也有許多積極因素,它們將成為「發展的中心」。

科隆大學的女教授克拉斯認為,無論如何,人們應該接受超級城市這一現實,「阻止超級城市的持續膨脹是發展合作領域的長期研究課題,拉美項目就是一例。但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認識到,農村地區的發展無法阻止超級城市的發展。人們必須明確指出,即便這些項目不失敗的話,也不會取得如願的成功。」

問題的關鍵在於,相關學者是否能在未來的幾年裡尋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不僅適於解決中國珠江三角洲的超級城市的問題,也適用於全世界的超級城市。另外,這些解決方案能否引起政界的足夠重視,獲得中國印度政治決策人物必要的資金援助,從而改善超級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都很關鍵。

對此,中國教授薛德生表示樂觀:「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當然,目前的收入分配是一個嚴重問題。但是中央政府推出的稅收體系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樣以來,地方部門就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資金,從而解決諸多社會問題,比如新建社會福利住房等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