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網路上抄襲論文

2007年3月7日

複製-粘貼寫論文,在學術天地純屬司空見慣。但如果整篇論文都是從網路里抄襲而來的,就成問題了。然而,大學又能怎樣呢?

https://p.dw.com/p/9y9P
他們撰寫的論文中30%是抄襲的圖片來源: dpa

抄襲論文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以前,抄襲而成的論文不太容易發現,自從網路時代誕生以來,「自古文章一大抄」的老話可謂贏得第二春,生機勃發,不可阻擋。現在,有人將在網上抄襲而成的論文取名為「古格爾論文」,得到的學位為「古格爾學位」。

數年來,大學裡達成了這樣一種認知,學生撰寫的論文中30%都是抄襲的。問券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至少從網上收取過一次知識並將之當作自己的寫在論文裡。抽樣調查也顯示了相似的結果。但是,人們在抄襲論文現象面前卻無所適從,因為人們對抄襲的份量佔了多大的份額才算抄襲,還完全沒有定義。


先讓電腦判斷是否抄襲

科學本是來不得半點虛偽。抄襲必須要制止。於是人們開始一種嘗試性制止方式。據南德意志報的消息,維也納和比勒菲爾德的大學教授已經不再直接接受學生的論文。大學生必須先把論文通過電子郵件寄送到一個大學租用的電腦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是一個資料庫,它把新送進的論文拿來同原有的老論文作對比。如果有人大段抄襲句子而沒有標明出處,電腦便會發出特殊的指令。但是,抄襲並不只是詞句的抄襲,抄襲也意味著剽竊整個結構。結構抄襲以及抄襲外文作品都令防盜資料庫力所不能及。

這個用資料庫測試論文的方式最早出現在美國。不過,也正是在那裡最早發出了抗議呼聲。大學生們不同意將自己辛辛苦苦撰寫的論文拿去放到一個毫不相干的私人公司的電腦裡。他們要求保障自己的基本權利。


制止網上抄襲論文?難!

抄襲論文的現象能夠制止嗎?人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年半前,奧地利Klagenfurt大學一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發生了問題,有人控告大部分核心內容為抄襲,事情鬧大,學校專門為此辦起一個調查委員會。該碩士生的教授挺身而出,稱論文「非常優秀」,方法上更是有所創新。教授補充道,遺憾的是,該論文沒有出具部分主要概念的出處,它們都是能在古格爾裡查到。爭論到最後,因為出具的抄襲部分有充分的說服力,學校調查委員會做出決定,開除這名已經在學校當上了助教的學生。

一些學者認為,大學畢業生撰寫的畢業論文中,有90%毫無用處,因為他們的作者把在網上收集的資料都當作了科學文獻。這種現象自從2002年以來明顯加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未加系統化的訊息量急劇增大,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學習條件加重,許多人不能安心之至地進行研讀,而是要打工掙錢。等待他們就業市場也讓他們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