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01011 China Russland

2011年10月10日

在冷戰時期,中國人喜歡稱自己的鄰居蘇聯「老大哥」,但隨著實力提升,中國擺脫了對俄武器和能源供應的依賴性。俄總理普丁訪華前夕,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表報告稱,在兩個大國的博弈中,中國開始佔上風。

https://p.dw.com/p/12pmB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已經被西方媒體諷為俄羅斯"下任總統"的普丁即將訪華,雖然屆時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少不了要對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良好發展"多加讚揚,再表示將加強合作雲雲,但是在"友好睦鄰關係"背後的中俄關係,其實隱藏著兩個崛起中的大國在擴大地區和國際影響力方面的激烈競爭。即使是在冷戰時期,同為社會主義陣營成員的中國和蘇聯關係也是交織著矛盾和不信任。因此,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0月3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俄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其實是"名不符實",缺乏真正的政治互信。

中國在軍備和能源合作方面"去俄羅斯化"

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其在與俄羅斯的博弈中逐漸佔了上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這份報告認為,從兩國在武器和能源這兩個領域的合作關係發展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削弱了自己對於這個昔日"老大哥"的依賴性。保羅‧霍爾滕姆博士是該報告的撰寫人之一,同時也是武器交易方面的專家。他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在軍備合作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比如說,假如中國表示,要大批量定購某一型號的戰機或防空導彈,那麼俄羅斯人應該還是願意做這個生意的。但是俄羅斯並不願意為中國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和技術。所以如果中國只定購很少的量,然後仿製俄羅斯的技術,並在這個基礎上研製自己的武器,那麼俄羅斯就有很大的顧慮了。"

由於歐盟和美國至今仍未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因此中國購買軍備的來源還是比較有限。但是隨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和研發能力的大大增強,它更願意通過引進新技術來發展自己的軍備工業,既滿足本國國防需求,又能出口給其他國家。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黃河認為,在軍備合作方面,中國的立場很明確:

"要麼你就賣給我最先進的武器,要麼我就轉向其他的渠道。中國長時間以來一直在努力擺脫對俄羅斯武器供應的依賴性。有些武器不一定要從俄羅斯那裡購買,通過烏克蘭也可以買到。"

在能源供應方面,中國也採取了類似的戰略,那就是分攤風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為自己創造了多個供應來源。在過去五年中,俄羅斯的石油在中國整體進口量中所佔的比例已經大大降低。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是沙烏地阿拉伯,其次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在天然氣方面,中國也通過與中亞地區國家加大合作,保障了自己的供應源。

Putin Eröffnungszeremonie Pipeline Russland China
普丁參加中俄石油管道的開通儀式圖片來源: AP

在國際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並非協調合作

除了能源和軍備合作方面存在問題之外,中俄兩國之間也缺乏在世界觀、意識形態方面的共識。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認為,儘管在有些國際重大問題上,中俄兩國採取了相似的立場,共同站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的對立面上,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有著真正的協調合作。比如在不久前聯合國針對敘利亞問題的決議中,兩個國家都投了反對票,但是它們都是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考慮。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霍爾滕姆博士表示,不管是北京還是莫斯科方面,都有不少智庫成員或專家將對方視為最大的戰略威脅。因此他認為,中俄兩國在國際政治中表現出來的"步調一致"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實際上兩國之間的關係可以總結為"缺乏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實用主義合作"。

根據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今夏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13%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俄的主要威脅。而2000年同樣的民意調查結果則顯示,只有8%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俄羅斯的敵人。俄羅斯媒體分析稱,中國各種力量,尤其是軍事實力近年來不斷增強,引起了俄羅斯的擔心。

作者:雨涵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