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寓言談起的中國30年政治變遷:白馬與斑馬

2009年9月26日

從前有兩個村莊,分別用白馬和斑馬耕地。據說斑馬效率高,但使用白馬的村民多年來受到白馬具有優越性的教育,不願改用斑馬,於是村長夜間在白馬身上畫上了黑色條紋。在村民逐漸習慣後,村長用斑馬替換了畫有黑條紋的白馬。《星期五周刊》從這一寓言談起了中國六十年、尤其近三十年的政治變遷。

https://p.dw.com/p/Jot2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Newscom

《星期五周刊》在文章中寫道:"這些畫上的條紋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9年,'私營企業家權益'寫進了憲法,2001年7月起,私營企業家被接納加入共產黨。能保持'共產黨'這一名稱也只是因為這個黨仍然是一個按照列寧主義先鋒隊原則組織起來的政黨。

村民的馬已是斑馬,但他們從來沒有獲得正式通知。換句話說,中國表面從未進行過'非毛化'。就像大談'鄧小平理論'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一樣,黨章也信誓旦旦地大談'毛澤東思想'。實際上,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位名為李昌平的前縣委書記說:'經濟改革之前,政治改革就已開始,並早已結束。' "

文章認為,在當今中國社會,企業家與官僚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他們就像走進餐館的客人,但與普通客人不一樣,這些貴客可以主宰廚師的烹調操作:

"成功企業對地方財政、勞動市場和地方政府的聲譽十分重要,它們為位居要職的黨員提供高額外快,後者不僅確定如何派發公家訂單,也決定土地交易、貸款、地區保護主義和納稅額度。這種有時被人稱作'行政市場'或'幹部資本主義'、由私營企業家和地方幹部組成的利益共同體有利於經濟增長,因為政策規定被用於利潤分成,雙方都想保障自己的收入源泉不要枯竭。

但這樣的利益共同體很不利於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難以貫徹激活經濟的計劃或環保法律、稅收減少。它也不利於工人,使工人得不到社會福利。更不利於每年因建機場、公路或其它建築項目而失去土地的農民。"

針對中國的法制建設,周刊文章引用李昌平的話說,"一個收入僅有幾百元的人怎麼打得起官司?他能出得起律師費嗎?如果政治方向不對,再好的法律只能是權貴們的工具。"他認為,"如果不真正改變思路,現在的中國與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前的'舊中國'沒有什麼差別"。周刊文章最後寫道:

"只要經濟繼續增長,'祖國領土保持完整',共產黨就不用害怕第二次革命。這樣,共產黨不再需要給予農民土地,可以把土地賣給開發商。中午,農民工在自己建成的寫字樓前人行道上酣然入睡,他們更不會構成威脅。事實上,共產黨不再需要'共產主義',北京三環路上的霓虹燈標語提到共產黨時只用'黨'一個字,儘管還有足夠的地方加上'共產'兩個字。"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以上文字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