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太空競賽到國際合作

2013年7月5日

競爭的思維模式已屬歷史——關於這一點,新老一代太空人達成了共識。在第26屆太空探索者聯合會年會上有會員表示,這種變化給全人類帶來了益處。

https://p.dw.com/p/192lD
ARCHIV - Der Deutsche Reinhold Ewald winkt Pressevertretern zu, die ihn am 20.1.1997 während des Trainings für das russische Sojus-TM-25-Weltraumprojekt in Rußlands Raumfahrtzentrum Star City, 25 km von Moskau entfernt, beobachteten. Abenteuerlust darf ein Astronaut schon mitbringen, aber die allein würde als Motiv für eine so lange Marsmission nicht reichen, meint der deutsche Raumfahrer Reinhold Ewald. «Solche Leute würden schon auf dem Weg zum Mars an ihrer Entscheidung zweifeln, weil es so lange dauert», sagte er zum Weltkongress der Astronauten in Köln (1.-5. Juli) im Gespräch mit der Nachrichtenagentur dpa. Foto: Mashatin/dpa (zu dpa-Gespräch vom 01.07.2013)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東方集團與西方之間在載人航天領域競爭了有30年。時過境遷,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在第26屆太空探索者聯合會(ASE)年會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

這個獨特的協會只吸收那些至少有過一次遨遊太空經歷的太空人,目前該聯合會有超過370名會員。有約80位會員參加了本月初在德國科隆舉行的第26屆太空探索者聯合會年會。

杜米特利烏•普魯納利烏(Dumitru Prunariu)是太空探索者聯合會的會長。他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進入過太空的羅馬尼亞人。1981年他曾在前蘇聯的Saljut 6號空間站執行過航天任務。冷戰期間的先鋒

In Earth Orbit - (FILE) -- The morning sun reflects o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the Atlantic Ocean as seen from the Apollo 7 spacecraft during its 134th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on October 20, 1968. This photo is part of the book "Apollo: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Astronauts" published to commemorate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manned lunar landing on July 20, 1969. Credit: NASA via CNP +++(c) dpa - Report+++
太空探索者聯合會只吸收那些至少有過一次遨遊太空經歷的太空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太空探索者聯合會1985年成立。普魯納利烏至今仍對協會初始的那段光陰記憶猶新,當時他們的工作地點是法國的塞爾奈(Cernay)。接受採訪時他表示:「那個時候我們只有來自13個國家的25位太空人和航天員。我們當時已經意識到,世界必須得到改變。」

西方的太空人和東方的航天員們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曾經從遙遠的太空眺望向地球。可能也是基於這個原因,他們比其他人有著更宏觀的看法。

太空探索者聯合會的創立大會使東西兩方的太空人第一次有機會超越政治邊界進行意見的交換。
成立的第二年,太空探索者聯合會在東方集團國家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行了會議。前蘇聯航天員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Alexander Alexandrow )也參加了會議,他回憶說:「當時與美國的太空人產生了許多接觸。我們甚至計劃和美國人達成協議,讓前蘇聯的Saljut 7空間站搭乘美國的太空梭进入軌道。」
可是這一計劃並沒能實現。亞歷山德羅夫說:「那時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的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 Andrei Gromyko )明確的表示,不允許美國和蘇聯的航天者在太空有任何的接觸。」

當時完全不能夠想像的事情,幾年後已經變得十分平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國家現在早已攜手合作。西德太空人埃瓦德(Reinhold Ewald)1990年就開始在莫斯科接受培訓,7年後,他與兩名俄羅斯和一名美國太空人一道進入「和平號」空間站(MIR)工作。

如今,埃瓦德希望有盡可能有更多人能夠傳承這種國際合作的精神:「我能把這些好的經驗轉化成建議送給支持太空事業的團隊。我希望有盡可能多的人瞭解這些經驗。」尤其是在國際空間站(ISS),歐洲、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日本宇航機構之間的合作已經相當密不可分,如果缺少相互合作,其中大部分的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對於俄羅斯人亞歷山德羅夫來講,在冷戰時期的願望已經得到實現:每一方都作出自己的貢獻。

明確的任務分工
在1993和2008年先後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和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进入太空的西裡格(Hans Wilhelm Schlegel)表示,如果所有參與者在技術設備的部分作出貢獻:比如說提供可以相互補充的組件。那麼就會省去不必要的經費。這一點已經得到充分證實。儘管美國太空梭时代已經結束,西裡格依舊對美國的太空梭赞嘆有加。而人們對太空的探索並沒有因為美國太空梭的正式謝幕而止步不前,西裡格說:「過去四年,我們一直使用『聯盟號』載人飛船(Sojus)把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

西裡格認為,至少三年內,歐洲宇航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都會依賴 「聯盟號」來進行國際空間站的人員接送。過了這個時間段才會出現下一代可以接任這項使命的聯合航空器。

美國太空人福特(Kevin Anthony Ford)認為,如果通過相互合作可以節省時間和經費,最終對研究項目是有利的。他今年三月份剛剛從國際空間站回來:「我感覺,國際太空站的工作越來越多,在一個空間站都能夠進行哪些研究上面,科學家們總是能夠提出新的想法。」

福特介紹說:「在我和兩位同事在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那裡有220個獨立的研究系列。」這些科學實驗給全人類造福。福特就曾參加過一個用魚類作為試驗對象的研究項目。這項工作將會幫助人們找到一種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劑。他介紹說:」如果能夠治療這種疾病,這種花費是值得的。在國際空間站有上千個這種類型的實驗。」

對於西裡格來說有一點是肯定的:載人航天前途光明,不過這個未來是一個共同的將來:「我希望未來這種合作能夠得到進一步擴大。」

作者:Fabian Schmidt 編譯:文木
責編:石濤

Redaktionshinweis: Verwendung des Bildes nur zu redaktionellen Zwecken und bei Nennung: NASA! Die Internationale Raumstation ISS (Foto vom 19.02.10). (zu dapd-Text) Foto: NASA/dapd
國際空間站圖片來源: NASA/dapd
Der sowjetische Kosmonaut Alexander Alexandrow an Bord der sowjetischen Raumstation Saljut 7 im Jahr 1983. Er war am 27.06.1983 mit dem Raumschiff Sojus T-9 ins All gestartet und gelangte am 28.06.1983 in die Raumstation. Er kehrte am 23.11.1983 wieder zur Erde zurück. Foto: ITAR-TASS +++(c) dpa - Report+++
1983年在Salyut 7 空間站執行任務的航天員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