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廣州訴訟:海關是否可以沒收在香港買的書

2009年10月16日

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書展正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有關中國的言論和出版自由的討論也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而與此同時,一起與"書"有關的案件正在中國廣州開庭審理。對簿公堂的雙方,一方是在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執教的中國現代史學者馮崇義博士,而另一方則是廣州天河火車站海關。

https://p.dw.com/p/K7y9
在香港書展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事情其實發生在今年6月份,當時馮崇義在香港參加了一項學術會議後準備搭乘火車前往廣州,但在接受海關檢查時,隨身攜帶的11本在香港購買的學術書籍遭到沒收。雖然海關方面隨後歸還了其中的一部分,但還是有7本書被查扣。

馮崇義認為,"這是很明顯的事情,我們在訴狀裡也寫得很清楚。海關的規章制度以及海關的執法人員是嚴重的擴大了自身權力,把《海關法》給他們的授權無邊際的擴張,來侵犯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知情權、學術研究的權利和言論自由權。這是禍國殃民的,非常落後的一個東西。"

在最終遭到查扣的7本書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國內學者撰寫或編著的有關中國現代史研究的著作。其中包括國內學者張博樹主編的一本關於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回憶文集。這些作品由於涉及中國敏感歷史時期,並且不符合中國官方定調,因此在中國大陸無法出版,作者不得不在港台地區尋求出版的機會。而很多類似馮崇義這樣的學者或者一般讀者在前往香港旅遊訪問時,常常會購買一些內地無法獲得的圖書資料。一旦這些所謂"出口轉內銷"的書籍被海關發現,往往會面臨沒收的命運。

馮崇義表示,"這是整個制度過時落後的結果。它延續的是自古以來的,從秦始皇開始的'焚書坑儒',搞愚民政策、搞文化專制主義控制的東西。嚴重干擾學術自由,也干擾基本的商業,也就是圖書市場的正常秩序。"

馮崇義同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出版管制確實有些鬆動,出版社的活動空間也有一定的改善,但是類似中宣部和海關這樣的機構隨意控制的行為依然沒有改變。因此雖然法律法規方面有所完善,憲法條文也早已對相應權利作出規定,但還是保留了一些習慣性的行政規章和做法,形成了一種相互矛盾的局面。馮崇義 認為,在他起訴天河火車站海關的案件首次庭審過程中,本方在法理答辯中佔據上風,但儘管如此,他對於最終審判結果依然不能抱持樂觀態度,"中國的法律外還有黨委,還有政法委,不一定按照法律專業來做判斷,還有黨委、黨的決定。他們有沒有勇氣根據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專業來做(判決),這個我們沒有把握。"

儘管如此,馮崇義依然決定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他表示,通過本案推動建立法治國家和制度文明發展,才是自己的真正訴求。

作者: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