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廖亦武:和平獎是一項義務

2012年9月24日

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將於10月14日領取德國書業和平獎。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這位54歲的政府批評人士講述了他為何將榮獲該獎視為一項特別的義務。

https://p.dw.com/p/16DQH
Der chinesische Schriftsteller Liao Yiwu hält die Eröffnungsrede bei dem Literaturfestival Berlin Datum: 04.09.2012 Ort: Berlin ©Lin Yuli
Liao Yiwu圖片來源: Lin Yuli

廖亦武:和平獎是一項義務

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將於10月14日領取德國書業和平獎。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這位54歲的政府批評人士講述了他為何將榮獲該獎視為一項特別的義務。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新社:您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能夠給中國藝術家的境遇帶來改善嗎,您對此是否抱有希望?

廖亦武:不,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這個國家沒有希望。但是我想這個和平獎能夠幫助人們瞭解1989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的真相。我的新書《子彈鴉片》寫的就是目擊者和受害者的家屬。我希望能有很多人對真相感興趣。

德新社:您對獲獎感到高興嗎?

廖亦武:老實說,我現在更覺得有了義務去反抗壓迫和暴力。自從我得知評委會的決定以來,我在很多活動上都為其他人的自由而吶喊。我對藏人的處境尤為擔心。現在已有50多名藏人為抗議中國政府而自焚。

德新社:您去年離開中國後,那裡的情況有什麼改變?

廖亦武:從西藏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事實上,情況和1989年完全一樣。誰呼籲民主,就會被賞顆子彈或者被槍斃,那他就不會再談民主了。他們給人民鴉片,讓人民只愛錢,只對經濟感興趣。

Für die China-Redaktion der Deutschen Welle ©Lin Yuli Bildbeschreibung: Die Ausstellung "Die sichtbaren und die unsichtbaren Gefängnisse, eine Ausstellung mit chinesischen Künstlern" bei dem Literaturfestival Berlin Datum: 03.09.2012 Schlagworte: China, Literaturfestival Berlin, Liao Yiwu, Herta Müller
廖亦武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圖片來源: Lin Yuli

德新社:您認為西方在中國政府那裡有沒有為中國的人權作出足夠努力?

廖亦武:梅克爾女士不久前和一半內閣成員去了北京。曾遭關押的藝術家艾未未想和她會面。最後,他做了一個真人大小的梅克爾的紙板像,夾在胳膊下。這張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艾未未以此表達了對梅克爾關注人權的期待。

德新社:作為作家,您有沒有覺得自己和家鄉以及母語割離開來?

廖亦武:我很高興終於有了自由,可以自由寫作。和許多其他人相比,我非常幸運。我帶來了關於我以及我的人民的過去的回憶。這些回憶一直縈繞著我。

Fräulein Hallo und der Bauernkaiser: Chinas Gesellschaft von unten [Broschiert] Liao Yiwu (Autor), Karin Betz (Übersetzer), Hans Peter Hoffmann (Übersetzer), Brigitte Höhenriede (Übersetzer)
廖亦武作品《中國底層訪談錄》德文版封面

德新社:您坐了四年監獄,兩次試圖自殺。是什麼給了您堅持下去的力量?

廖亦武:被關押者的本能。每一個曾經做過牢的人都非常害怕獄中的經歷被忘卻,社會對他不聞不問。因此,我在出獄後很快就開始記下自己的經歷。我希望將其記錄下來。他們把我的手稿抄走一次,又抄走一次。但是我沒有放棄,而是第三次記下了所有的一切。這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恐懼感。

德新社:您認為自己是政治作家嗎?

廖亦武:不,一點也不。我連政治主張都沒有。我認為自己是時代的記錄儀。我把別人告訴我的記錄下來。那些我在監獄裡認識的人們自己沒法寫作。但我可以寫。因此我試圖記下真相。

德新社:您思念家鄉嗎?

廖亦武:我沒有時間思念家鄉。如果想家了,我就朗讀我手頭那些老的中國古典作品。這就是我的家鄉。許多人現在總是坐在計算機前,或者在網上瀏覽。但我也許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我需要我那些老的文學書。

德新社:您想學德語嗎?

廖亦武:當然。我真的費了很大勁兒,用了很多時間來學德語,經常上德語課。但是,得獎後有很多活動,因此我中斷了課程。但我一定會繼續學。我很喜歡柏林,希望在這裡長期留下來。學習德語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德新社:您希望有一天能返回家鄉嗎?

廖亦武:我對此不抱希望。我在中國度過了半個多世紀,我從本質上瞭解這一政權。沒有什麼可以指望的。比起為此浪費時間,我更情願寫作、演奏,營造我自己的家鄉。

來源:德新社  編譯:樂然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