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ngst vor Griechlands

2010年4月28日

標準普爾周二(4月28日)宣佈將希臘債信評級調降至垃圾級別,投資者估計只有30%-50%的機率能夠拿回投資。德國和中國的經濟界怎樣看待這對希臘的又一次打擊呢?

https://p.dw.com/p/N8hM
圖片來源: DW/AP

希臘國債持有者可能面臨損失

標準普爾此次降低希臘債信評級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希臘政府發行的5月19號即將到期的國債。這批國債的總量在85億歐元左右。希臘評級的下降對其國債持有者意味著什麼?德國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師克雷默(Joerg Kraemer)說:"這次評級下調後,投資者應該再清楚不過地認識到,他們借給希臘的錢不會百分之百的收回來。"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周繼忠教授也表示:"為了償還一筆這樣巨額的即將到期的債務,從希臘目前的財政狀況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得不到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的話,希臘有可能會被迫違約,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克雷默向德國之聲透露,現在歐洲的政治層面上也在討論是否應該扣除一部分希臘國債投資者應得的回報,這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Scan Bild Zeitung Griechenland
2010年3月5日的《圖片報》標題是:「你們希臘人別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任何東西」圖片來源: Bild

德國人擔心希臘成為"無底洞"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以"害怕(ANGST)"作為今天頭版頭條新聞的大字標題報導了希臘所遭受的這又一打擊。克雷默認為德國人的害怕來自兩方面:"其中德國人當然害怕德國或者說德國的納稅人要不斷往一個無底洞中填許多錢。這是一種害怕,另外一種就是對於通貨膨脹的害怕,他們害怕政府的債台高築最終將釀成通貨膨脹率高漲的結果。德國兩次世界大戰後都有過高通貨膨脹的情況,這些情況已經深深的植入了德國人的集體記憶中。"

現在比較值得關注的是政治家們對這一逐漸蔓延的政府財政危機作何反應。德國政府迄今的立場是,原則上同意向希臘伸出救援之手,前提是,希臘必須出台而且堅決實施一系列的財政緊縮計劃。周繼忠教授的觀點是: "歐元區主要國家,尤其是德國,它對於希臘這樣一個,由於財政紀律的鬆懈而出現債務危機的國家,是不是給與資金上的援助,他們的態度實際上是非常謹慎,也很猶豫的。從德國政府角度來講,如果現在讓它(希臘)過於容易的得到金融援助,渡過難關的話,這實際上是縱容了這樣一種在財政方面不守紀律的,違反共同政策的這樣一種做法。"

此外,德國國內也有許多聲音批評總理梅克爾因為害怕對即將來到的北威州選舉會因為她的政府對希臘的援助,受到負面影響,而一再拖延具體援助措施的頒布,給予國際投機商活動的空間。但是德國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師克雷默認為,投機商在此所佔的比重沒有那麼高:"現在不光是國際金融投機商的問題,不是說現在大家都在賭希臘會最終破產,或者他們會最終得到歐元區各國的財政支援。這其中有很多銀行、保險公司、私人投資、養老基金以及相關的準備金的投入,這些都是許多年以前以非常常規的方式投資到希臘政府的資金,那時人們還完全不能想像歐元區內的一個國家會沒有能力償還自己發行的國債。"

希臘財政危機對中國有利有弊

對於中國來說,希臘乃至歐元區的這次危機不都意味著壞消息。周繼忠教授說:"這對於歐盟向中國的出口其實是個好消息,因為人民幣目前實際上是盯住美元的,而美元兌歐元在不斷的升值,所以使得人民幣兌歐元也是在不斷的升值。"

周教授表示,這一現象有利於擴大歐元區對中國的出口,減少中國對歐元區的貿易順差增幅。另一方面,不斷貶值的歐元可以讓在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降低成本,但這場歐洲的危機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利的方面是這次危機會使得像希臘,葡萄牙這樣的國家對外來投資,外來貿易產生一種保護主義式的抗拒心態。另外歐元區內由於經濟萎縮,購買力下降會使得歐元區作為一種市場的吸引力出現下降的情況。"

NO FLASH Symbolbild Finanzspritze Griechenland
希臘需要「強心針」圖片來源: AP/Bilderbox/Fotomontage:DW

作者:任琛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