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UN Palästina

Peter Philipp2008年5月1日

如果巴勒斯坦難民不能返回家園的話,以巴之間就永遠不會有和平-這是已故巴勒斯坦解放陣線領導人阿拉法特的名言。

https://p.dw.com/p/Dqoz
盼望有自己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圖片來源: AP

當時他早已在奧斯陸的和平談判中與以色列達成一致,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並與以色列的佩雷斯和拉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在難民及耶路撒冷問題上阿拉法特至死沒有改變立場:他堅持所有巴勒斯坦難民必須返回家園,巴勒斯坦至少可以以東耶路撒冷作為首都。但以色列方面拒絕了這兩個條件。以色列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而同意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家園將意味著打破以色列人口的平衡,猶太人國家的特性也將隨之消失。

為了能夠繼續與阿拉法特及他的接班人進行和平談判,以色列將這兩個問題"暫時"擱置。而難民也習慣了這種情況-他們的命運問題自1948年以來就被擱置起來了:1948年以色列建國不久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使70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其中一部分是為了逃避戰爭,而很大一部分被以色列人趕出了家園。不少人當初還抱有很快能夠返回家園的希望。

但這種狀況變成了永久性的。難民當時主要住在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及當時由埃及託管的加薩地帶。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負責管理這些難民。這個機構至今仍擔負著這一責任。在約旦的難民營現在已經基本消失。約旦推行的融入政策消化了巴勒斯坦難民。但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巴勒斯坦難民一直被視為外人,並常常是所在國的騷亂及衝突的根源。特別在黎巴嫩,被武裝的巴勒斯坦人拖入戰火,併發生了內戰。巴勒斯坦解放陣線還希望能夠以約旦作為抗擊以色列的根據地。

而今天,巴勒斯坦難民總數已經達到500萬,而只有很少難民再幻想能夠用武力解放巴勒斯坦了。難民增加的原因一是自然增長,二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造成。難民早就意識到了,他們過於弱小,不能解放巴勒斯坦。同時他們也越來越感到絕望:所有的和平努力都沒有帶來絲毫成果。以色列至今沒有在約旦河西岸拆除一處居民點,對巴勒斯坦人的限制措施也沒有減輕,而且還修建了隔離牆。這給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帶來了額外的不便。

大部分1948年戰爭的難民生活在加薩地帶。以色列2005年撤出這一地區後,那裡的情況也沒有多少好轉。在伊斯蘭極端組織控制了加薩地帶後,情況甚至急劇惡化。國際社會儘管仍舊提供援助,但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及國際社會對哈馬斯的制裁使巴勒斯坦老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既使現在實現了和平,國際援助物資又可以不受阻礙地進入這裡,也只能緩解難民問題,不能徹底解決。難民問題要想得到徹底解決,以巴雙方則都要放棄"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立場,面對現實:巴勒斯坦難民放棄返回家園的要求,而以色列人則要為這些難民在所在地創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活條件,使他們能夠把那裡看作他們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