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川普迟到的成功?美企遷回生產線

Sabrina Keßler
2021年12月12日

在全球出現供應瓶頸、產能不足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將生產線遷回國內。同時,新問題又隨之而起。

https://p.dw.com/p/4408E
USA Ex-Präsident Trump
圖片來源: Evan Vucci/dpa/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不再進他的貨時,懷納(James Wyner)深受打擊。他的企業,織物層壓公司( Shawmut Corporation)曾長期從這個消費品巨頭的訂單中賺大錢。但 1990 年代中期,出於成本原因,強生集團決定將其醫療防護設備的生產遷至亞洲。 懷納被迫裁員 250 人,設址馬薩諸塞州的工廠頓時空空蕩蕩。 他告訴商業雜誌《財富》:"一夜間,生意煙消雲散"。 

數十年裡,美國企業不斷將生產線遷至海外。強生絕非孤例。大家在境外尋求廉價材料和廉價勞動力。全球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讓無數企業賺得巨額利潤。直到最近,為提高效率而調整供應鏈的競爭仍極激烈。  

新冠大流行瘟疫則讓人們看到了既有供應鏈的結構性弱點。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經濟的快速復甦卻可能拖累大量企業,因為,如今到處都缺乏原材料和供應商、搞不到初級產品、晶片匱乏。新冠危機使高管們改善經營模式的界限暴露無遺。 

中小企業尤受影響 

尤其對無定價權和購買權的中小企業,供應鏈斷裂正愈來愈成為一種商業風險。因為,哪裡商品稀缺,哪裡價格就漲。 10 月份,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攀高 8.6%,為 2010 年首次統計以來的最大漲幅。企業正在分析師們所說的將持續到 2024 年的巨大障礙下呻吟。--智慧型手機巨頭蘋果第三季度的銷售額便減少了 60 億美元;體育用品供應商耐吉宣告,在越南的生產線部分停產,因此,預計至年底將減少生產1.6 億雙鞋;玩具公司孩之寶正受運費大幅上漲困擾,給利潤帶來壓力;肉類替代品製造商 Beyond Meat情況亦同,股價持續下跌。 

因此,越來越多企業毅然決然,將生產板塊遷回國內。專家們稱之為"回流"。該趨勢在大瘟疫爆發之前已初露端倪。2019年美中貿易爭端全面爆發後,不少美企就多多少少自願計劃減少對亞洲市場的依賴度。而眼下,由於需大於供,它們更不得不走出這一步。 

康采恩大筆投資

由此,3 月份,英特爾宣佈將投資 20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家晶片廠;通用汽車宣佈,其電池生產遷回密歇根州,在那裡設置鋰產品創新基地;鑑於鋼鐵價格大漲,鋼鐵生產商--美國鋼鐵公司決定,不在海外,而是在阿拉巴馬州或阿肯色州建造投資 30 億美元的新廠;軍火商洛克希德、通用電氣集團、實驗室設備供應商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等也正受到將生產線遷回國內的誘惑。

Intel Neue IDM 2.0-Strategie für Fertigung, Innovation und Produktführerschaft
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新建的晶片廠圖片來源: Intel Corporation

旨在加強美國經濟的組織"回流倡議" (Reshoring Initiative )報稱,有 1800 多家美國公司有意將其全部或部分生產今年就遷回國;至年底,全美將出現 22萬個新工作崗位,多於以往任何時候。該組織稱,11年前,遷回國而創造的就業崗位只有約6000個。目前,尤其是在晶片、電動汽車電池、個人防護設備、藥品和稀土等近年來受全球供應鏈瓶頸打擊最重的產業,工作機會明顯回歸。

拜登總統深知,時間至關重要。在白宮,供應瓶頸問題早被定義為國家安全風險。今年2月,上任後不久,他即下令檢查中心產業的供應鏈是否穩定。他提出的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便旨在助本國企業一臂之力。幾天前,相關法案終獲國會批准。

誰來幹活?

不過, 莫澤(Harry Moser)認為,政府的作為尚遠遠不夠。這位回流問題專家表示,拜登總統採取的若干必要措施--例如投資半導體和電池生產--值得贊賞,然而,總體而言,相關的幫助過於表面化,不足以增強國內生產。

莫澤指出,"我們的生產成本高於德國 15%,比中國高 40%。"他本人擔任一家中型機床製造廠老闆凡22年。為取得持續性競爭優勢,現年 53 歲的他要求降低企業成本負擔,例如經由減稅和對技術工人培訓的長期投資。他強調, "如果我們不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就無法生產出足夠的獲補貼的晶片和電池,用於電子產品和車輛。"

USA Wirtschaft Auto Produktion bei Ford in Michigan
密歇根的福特工廠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這位資深業內人士相信,回流趨勢會持續下去,從而尤其能有力帶動就業市場。根據華盛頓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的計算結果,製造業創造的每一個工作崗位平均會再帶來另外5個。在汽車、洗衣機等消費品業,甚至是7個以上。

不過,很多企業將會發現很難找到願意應聘者。因為,自春季起,美國出現雇員辭職潮現象。美國人以創紀錄的速度離職,原因是,他們正重新思考他們的工作生活。作為其結果,很多人不再接受任何工作,更何況是流水線上的工作。僅 9 月份就有 440 萬美國人退職,數量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一趨勢被稱為"偉大的辭職",流布全美。

不過,在懷納那裡,這一趨勢尚不適用。由於政府提供大筆資金,資助本國生產口罩,Shawmut 公司的這位老闆成功遷回了海外生產線。很快,會有多達 300 人替他工作,比 1990 年代還多 50 人。懷納承諾,生產所需的材料現在只來自當地供應商, "我們的供應鏈不再跨國界"。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