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島嶼之爭 中日政府被輿論綁架

2012年9月26日

分析家表示, 在島嶼主權之爭中,中日政府都被公眾輿論綁架。他們警告,這個情形持續越久,情勢便越有可能升溫至難以控制的地步。本周台灣漁民與海巡署船隻進入日本管轄的釣魚島海域,凸顯出日本受孤立的立場,而美方前來救援的希望渺茫。

https://p.dw.com/p/16Ehc
epa03398276 People shout slogans during a anti-Japan protest in Zhengzhou in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15 September 2012. Major Chinese cities are expected to witness massive anti-Janpan protests over the weekend sparkled by the Japan's nationalization of disputed Senkaku Islands, which are called Diaoyu Islands in China. EPA/SHANG JI CHINA OUT +++(c) dpa - Bildfunk+++
Anti Japan Protest in China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日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進行了會談,但緊張局勢仍未獲得緩解。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教授加加美光行(Kagami Mitsuyuki)對法新社表示,最大的障礙在於中國領導人已經被逼到了牆角,無路可退。

"中國高層領導人一直試圖遏制共產黨和軍隊中的強硬派系,但民族主義情緒已經達到難以控制的高點。"

他表示,中國軍方對日本將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國有化的舉措反應激烈。但即使是在日本民族主義團體八月在其中一個爭議島嶼登島插旗時,中國領導層也一直能對此保持低調。

加加美光行指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未來接班人習近平一直"保持沉默",直到9日9日胡錦濤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上碰面。

"但日本讓胡錦濤丟了臉面,因為就在他對日本將尖閣諸島國有化計劃提出抗議的兩日後,日本便付諸行動購島。"

他認為,中國領導人現在擔心,除非他們在島嶼之爭中迫使日本讓步,否則將被認為軟弱,而對日本感到憤怒的中國民眾可能會將矛頭轉而指向他們。

China ANTI japanische Proteste Ausschreitungen Demonstration
中國領導擔憂反日民眾將矛頭指向政府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智庫機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戰略研究學者克萊恩-阿布蘭德(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本月初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中發表了關於中國民族主義上升的文章,她認為反日暴力示威將"限制中國未來在緩和事態方面能夠做出的選項"。

"儘管中國政府致力於網路審查和控制,中國民眾仍能透過網路取得大量訊息和評論,這削弱了北京對民族主義情緒起伏的控制。網民現在可以透過衛星照片察看執法船隻的位置,如果海監船在爭議海域前便停下,網民便會嘲弄、批評政府。"

Gefecht mit Wasserwerfern zwischen Schiffen aus Taiwan und Japan
中日周二在爭議海域互相以強力水柱攻擊對方船隻圖片來源: AP Photo/Kyodo News

"日本期待美國救援"

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專家伯格(Thomas Berger)認為,台灣漁船周二在海巡署的護衛下與日本巡邏船以高壓水柱互相攻擊的事件令人擔憂;台灣加入島嶼之爭讓人感到"深刻的不安",並且"突顯出日本在該地區的孤立狀態。"

事實上,在台日發生對峙後,一名日本海上保安廳官員發表談話指出,日本只朝漁船發射水柱,但台灣海巡署"朝一個國家的官方船艦發射水柱,等同於向該國宣戰。"

除了中日的島嶼之爭,日本與韓國也因為其它島嶼發生領土爭端。伯格表示:"日本認為,該國現在僅存的資源是美國。日方對於美國會前來救援的期待不斷升高,但期望越高失望便可能越大。"

他指出, 美國正面臨一個兩難的局面,"不希望鼓勵日本魯莽的行為以及中美關係受損,但與此同時,美國無法維持在亞洲的地緣戰略,所以極力防止中國擴張勢力。"

加加美光行對法新社表示,中國正在爭議島嶼附近推動一種"新常態",官方船艦可以肆無忌憚的來去。

克萊恩-阿布蘭德說,中國巡邏的頻率增加以及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防爭議海域,提升了雙方"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雖然兩國以往都能化解危機,並且成功讓緊張局勢降溫,但是此次的情形卻與以往不同。2010年,日本海上保安廳在撞船事件後逮捕了一艘中國拖網船,當時的情形可以歸咎於一名過分沖動的中國漁民。但是這次若是執法船隻發生衝撞,事情將難以平息。"

日本汽車業者降低產量

在中國民眾反日情緒高漲的同時,日本汽車業者紛紛宣佈降低在中國的汽車產量。日本知名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Nissan)宣佈自周四起暫停在華合資公司的汽車生產,比預計提早了三日,停產日期將持續至下周的國慶假期結束。

豐田汽車(Toyota)發言人也表示,該公司在天津和廣州的生產廠將從周三(9月26日)停工至國慶假期結束,在華的汽車生產可能視市場情況繼續縮減。

一名豐田駐北京的高層人員稱,豐田汽車今年可能無法在中國達到售出一百萬輛汽車的目標。2011年,豐田及其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售出90萬台汽車。他表示,目前的情勢要販賣任何日本產品都很困難。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之外,馬自達汽車公司(Mazda)已決定在周五和周六停止在華的生產線,給工人額外兩天的國慶假期。鈴木汽車(Suzuki)則將一天兩個輪班縮減為一班制。

日前中國各地皆爆發反日活動,憤怒的示威者對日本企業進行破壞,豐田汽車在青島的銷售點遭焚。豐田汽車駐北京的銷售經理說,中日島嶼之爭對日本汽車品牌的長期影響難以預測。

豐田汽車豪華品牌雷克薩斯(Lexus)的行銷與市場經理表示,所有該品牌在華的銷售點都已恢復運行,但客戶仍害怕購買日本汽車。

在中國爆發反日遊行前,八月日本品牌汽車佔中國乘用車市場約19%。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七月份日本汽車佔市場的20%。

來源:法新社/路透社 編譯:張筠青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