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華武器禁運:布希沒有太多發言權?

德國之聲記者 當遠2005年2月23日

美國總統布希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基本原則問題講話中向歐洲各國拋出了改善跨大西洋關係的橄欖枝。但是這並不能掩蓋雙方就很多問題仍然存在原則性分歧。歐盟計劃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是大西洋兩岸意見不一的問題之一。

https://p.dw.com/p/6HkQ
冤家碰頭:施羅德在美因茨迎候布希圖片來源: AP

美國擔心在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後,一旦中國擁有歐洲製造的武器,並將其用在針對美國的行動中,可能會出現歐洲武器擊斃美國軍人的恐怖場景。布希在周二在北約峰會上希望,歐盟不要在解除對華武禁上操之過急,並說美國「對此感到非常憂慮」。

歐盟與美國對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分歧十分嚴重。美國政府擔心,歐盟對中國已經持續十六年的武器禁運一旦解除,中國可獲得歐洲敏感的軍事科技,從而破壞了台海兩岸的軍事平衡。如果一旦在台灣海峽發生戰爭,這些武器可能被使用在戰爭中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

美國總統布希在與法國總統希拉克會晤時,明確表示美國反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計劃。本周一,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松表示,歐盟與美國對此問題的立場已經有所接近。但他同時暗示,雙方仍然就具體的細節存在分歧。曼德爾松表示,如果美國在對華武器禁運的問題上執意要與歐盟鬧的話,將成為華盛頓政府的一個敗筆,因為布希政府對這一問題並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只有妥協才是派出意見分歧的好辦法。法新社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白宮高級官員報導說,如果妥協意味著美國放棄反對立場的話,那麼雙方並未達成這種妥協。

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問題是德國總理施羅德在訪問中國時向北京政府提出的。德國在野黨基民盟副主席,負責黨內外交事務問題的朔依布勒對施羅德的立場提出了尖銳地批評。他說:

「德國政府對此問題的態度是錯誤的。施羅德在沒有和歐盟其他國家進行協商的基礎上單獨在中國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表態,被看成是在向中國人磕頭。此次布希來訪,正是歐盟各國與美國對這一問題進行具體協商的好機會。首要澄清的問題是,如果防止中國獲得歐盟敏感的軍事技術,擴大其在世界上的軍事威脅。歐洲應該和美國共同協商,如何讓中國更大程度的參加國際貿易,如何讓中國承擔更多的政治責任,並同時保障遠東地區以及美國的安全。」

法國也已經明確表示支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歐盟內部有言論表示,與其讓中國在幾年內自行研製武器技術,還不如出售歐洲現有的軍事技術。但是歐盟同時承諾,在解除對華武器禁令的同時,更大程度的顧及美國以及北約國家的安全利益。歐盟就此已經制定了所謂的行為準則。據稱,這一行為準則比武器禁令更為嚴格。朔依布勒說:

「美國與歐盟應該利用會談的機會就這一行為準則達成共識。如果在沒有協商的前提下盲目行動,將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德國總理施羅德已經犯了錯誤。我認為,與中國發展貿易關係當然很重要。但我們要意識到,貿易不是兩國之間關係的全部。比生意更重要的是和平、安全與穩定。這對當今世界來說至關重要。」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與美國總統布希會談時重申了支持解除禁令的立場,但希拉克同時也強調他理解美國的顧慮,表示會尊重歐美雙方安全承諾,將與美國共同商量取消禁令的條件。在國際問題上一項站在美國一邊的英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令人吃驚,因為英國每年向中國出口軍用物資的額度超過一億歐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