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華政策分歧成柏林大聯合政府「定時炸彈」?

瀟陽 綜述2007年11月20日

德中兩國關係因梅克爾會見達賴迅速降溫,聯合執政的社民黨與聯盟黨因對華政策的分歧產生的矛盾近日愈演愈烈,有人甚至說紅黑兩黨已經為此開始了兩年後才舉行的大選搞選戰。社民黨甚至綠黨中紛紛發出聲音批評梅克爾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誤,聯盟黨當然嘴上依然強硬。

https://p.dw.com/p/CPcq
羞羞答答是裝出來的?圖片來源: AP

社民黨籍外長開始反擊

社民黨籍外長施泰因邁爾剛剛從明特菲林手中接過副總理一職,就找到了與頂頭上司梅克爾平起平坐來論道的機會。上周末在巴黎與法國同行會晤時,施泰因邁爾就暗示梅克爾把德中關係給搞砸了。他說:「過去,我們同中國的關係比現在要好得多,很遺憾這是個事實。」他指出,過去與中國領導人的對話得之不易,現在他必須要想辦法如何來修補德中關係的新近裂痕,與中國重新建立正常的政治友好關係。他為德中一系列高層會談特別是財長訪華計劃被中方取消而感到遺憾,稱「不能聽任事態這樣發展下去」。

在今年十月份的社民黨大會上,施泰因邁爾就含沙射影對梅克爾的外交策略表示了不滿。他當時說,人權政策不是「櫥窗政策」,真正的好的外交政策不需要把德國裝扮一個道德超級大國。他進一步說,社民黨希望人權政策不是為了在國內媒體上製造登上頭版頭條的捷徑,而是能對人有具體的幫助。他還不點名地批評梅克爾在人權問題上玩弄黨派小伎倆,稱社民黨在這一問題上不需要聯盟黨和綠黨來補課。

上周二,社民黨的頂樑柱、大聯合會政府副總理及勞動部長明特菲林因為與梅克爾在最低薪水政策上的分歧而撂挑不幹了,施泰因邁爾接過大聯合政府中社民黨領頭羊地位後立即進入角色。他在上周日對德國最大報紙「圖片報」說,「我肯定不會只是一個來自外交部的好好先生」。他警告說,大聯合政府不應「給公民造成這樣的印象,即現在開始就進行為期兩年的選戰了」。

偉業恐毀於一旦:施羅德狠批梅克爾不懂外交

不只是社民黨人士認為梅克爾的外交政策越來越離譜。例如,一向在西藏問題上親近達賴喇嘛的綠黨中都有人不滿梅克爾接見達賴。曾任上屆聯邦議會副主席的綠黨大員安切.沃爾默女士評論說,梅克爾的對華政策「離真正的外交相差很遠」。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前任德國總理施羅德不久前在北京演講時表示,「我對我們的政府最近的一些舉動不是很贊同」,稱梅克爾會見達賴「是一個錯誤」,是「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上周末,施羅德在出席一個活動時講話,對梅克爾的外交表現給予了尖銳的批評。他說,梅克爾的「外交政策聽任感情的左右」,並暗示梅克爾的感情用事來自她在「東德共產主義時代的經歷」。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empfängt am Sonntag, 23. Sept. 2007, im Bundeskanzleramt in Berlin den Dalai Lama
見了達賴,丟了北京圖片來源: AP

施羅德還認為梅克爾破壞了他在任上與俄羅斯建立的信任友好關係,說「人們盡可以對能源政策背後的道德價值進行哲學思考,但是不要忘了天然氣是要實實在在被人們使用的」。他指出,德國近來有關俄羅斯的一些討論讓他感覺,「有些人是在刻意疏遠甚至故意與俄羅斯作對」,而「這是不聰明的」。

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社民黨前政府部長抱怨說,「梅克爾把她的前任辛苦建立的業績毀於一旦」,「她正在把她的前任柯爾和施羅德的外交遺產敗壞掉」,「她的外交政策與其說是為了國家利益,不如說是為了給自己撈分」。

聯盟黨對批評不買賬

當然,聯盟黨對施羅德的批評自然不買賬。基民盟議會黨團外交發言人馮-克萊登就施羅德任職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監事會要職發揮譏諷說:「誰都知道,施羅德先生是拿的誰的錢。」基民盟議會黨團副主席波茨巴赫也反駁說:「像施羅德這樣徹底失敗的人,最好免開尊口。幸好,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的時候過去了。」

聯盟黨議會外交委員會的代表古藤貝格(基社盟)稱施羅德的言論是「缺乏水準、讓人尷尬」。古藤貝格還批評施泰因邁爾攻擊梅克爾的目的是「搞選戰」。他說,「施泰因邁爾的角色就是搞持久的選戰」,「他作為外長應該更堅決第支持梅克爾」,因為「梅克爾的外交政策符合德國的長遠利益」。

聯邦政府發言人托馬斯.施德克周一聲稱,梅克爾「不會聽命任何外來意見來決定該見誰和在哪裡接見客人」。他說,「在如何與達賴喇嘛交往上,柏林和北京有著原則上的分歧」。不過他最後也提道,「在雙邊關係上最後肯定是一致會戰勝分歧」。與此相比,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調就十分緩和。外交部發言人耶格爾說,「德國政府會努力將與中國的關係帶回正常的軌道」,「在解決國際問題上中國是德國必不可少的夥伴」。

也是在周一,中國外交部一位發言人表示,「目前德中關係的緊張責任完全在德國」。他呼籲德國政府「採取切實行動」改善被損害了的德中關係。他指出,「重拾那些暫被擱淺的對話需要一個合適的政治氣氛」,「至於具體該怎麼做,德國人自己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