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納粹高官之子 中國建築之星

祝紅2006年10月2日

德國著名城市規劃人和建築設計師之一-阿爾伯特-施佩爾於1934年在柏林出生,父親施佩爾曾為納粹主建築師和軍備部長,祖父也是建築師。下面是阿爾伯特-施佩爾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的專訪。

https://p.dw.com/p/9Bov
德國著名建築師施佩爾及同事圖片來源: AS&P

施佩爾是細木工手藝學徒出身,曾在慕尼黑攻讀建築學。畢業後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並開始將目光投向世界各地,中美洲、阿拉伯世界和中國的許多項目都留有施佩爾的手筆。與此同時,施佩爾曾常年執教於凱澤斯勞滕大學的城市和地區規劃系。到目前為止,施佩爾在國際國內的建築和城市規劃比賽中榮獲20多個一等獎。1995年,施佩爾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參加了改建天津一個老城區的項目,從此以後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德國之聲:您出生在一個建築師世家,您是長子,是家裡5個兄弟姐妹中唯一繼承家業的人。作出這一決定是出於偶然,還是出於繼承家業的責任?

施佩爾:當建築師自然不是出於偶然的原因。不僅父親,祖父是建築師,母親也出身於一個從事工手藝的家庭。所以作為長子的我以後走上了搞建築之路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細木工學徒在德國為期三年,是建築學的基礎。

德國之聲:您於1964年開設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並很早將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這種做法在德國並不普遍,您為何熱衷於參與其它國家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項目?

AS&P Skizze der Changchun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a
長春汽車城規劃圖圖片來源: AS&P

施佩爾:對,我很早就對國外的項目發生興趣。上大學時,我曾在瑞典和土耳其做過實習。這也許是歷史造就的原因吧。二戰結束時,我11歲,我曾去過美國,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參與國外項目是一個走向世界的好機會。當我遇到去國外工作的機會時,我便毫不猶豫地欣然接受了。這種做法雖然在德國非常少見,但卻是我的愛好。上學時,我常常聽英語廣播,掌握了這門外語,走出國門是我的一大心願。現在本公司業務的50%是國外業務。對本公司來講最重要的是將德國的先進建築技術和建築理念傳送給其它國家。

德國之聲:您手下聘有1百多人,受您雇傭需具備哪些條件?

施佩爾:首先必須具備極好的專業知識,具有靈活性,掌握外語知識,還必須隨時準備去國外工作。遺憾的是,能夠做到這幾點的德國人並不很多。

德國之聲:讓我們暫時先把思緒拉回到過去。孩提時代,父親難得在家,您曾說,父親對您就像是一個幽靈。母親則是您生活中的最重要的親人。母親的哪些品質最令您難忘?

施佩爾:每每回憶母親,首先想到的總是她的笑容。母親雖是普通的家庭婦女,但非常聰明。母親有6個孩子,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但卻給我們每個孩子最大的關愛。

德國之聲:您擁有40年的國際工作經驗,請問,走向世界對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AS&P Wohnhäuser
安亭新城一景.圖片來源: AS&P

施佩爾:最吸引我的有兩點,一方面是項目所在國家均處在發展階段,國家願意為建設大量投資。這些國家往往會出現農村人口蜂湧到城裡的嚴重問題。我認為,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知識,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解決問題。歐洲與這些國家正好相反,城市建設已大體完成,由於新生兒數量下降,城市會越來越小。比如在德國就根本不存在建設新城的問題。第二個原因是,我對異國文化、社會習俗、風土人情極感興趣。這也是我們去非洲、阿拉伯世界以及中國工作的前提條件之一。

德國之聲:參與國際項目就意味著您常年奔波在外,那麼您還有時間從事您的業餘愛好,正常的家庭生活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嗎?

施佩爾:我的確經常外出工作,直到今天依舊樂此不疲。我沒有很多個人愛好。我的職業和旅行就是我業餘愛好的一部分。業餘愛好和工作是難以分開的。我有時會在一個城市或地方多呆三、四天,以旅遊者的身份參觀城裡的歷史古跡。回到德國後,我有時也會幾天不與外界聯繫。我沒有孩子,與心愛的夫人生活在一起。夫人現已退休,但退休前曾是德國知名的戲劇和電影演員。我們在一起已生活了37年。

德國之聲:請問您的建築理念和風格是什麼?

施佩爾:我們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風格和理念是滿足客戶的使用需求,適應其所在社會的需要。在建築學上,我們沒有固定的風格和模式。目前的國際建築語匯是「多樣性」。在國際建築領域,各國的建築類型已越來越接近。因為一位上海經理的使用需求與身在倫敦的經理的使用需求是沒有很大的區別的。重要的是一座城市的整體規劃應考慮所在地的地貌、景觀、氣候等因素,讓每一座城市擁有自己的特點。

AS&P Fudan Universität
上海復旦大學新園區圖片來源: AS&P

德國之聲:您從1995年開始進入中國建築市場,至今已參與了80多個項目的設計。您對中國項目的結果感到滿意嗎?

施佩爾:滿意是談不到的。但我對上海安亭汽車城項目的進展情況感到非常滿意。因為安亭的建築首次使用了節能的環保技術,將大大減少用戶使用時的耗能量。

德國之聲:您迷戀中國建築市場的原因是什麼?

施佩爾:我對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和她的歷史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另一方面,將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化氛圍中產生的思維方式和觀念與歐洲想法相協調極具挑戰性,但是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德國之聲:中國的建築市場尚處於發展階段,作為資深城市規劃人和建築師,如果請您給中國建築同行提出寶貴建議的話,那麼將是哪些建議呢?

施佩爾:如果真的允許我這麼做的話,那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注重建築品質。注重項目的施工、環保、可持續利用等因素。為了生活品質,多投入一些資金是值得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在使用節能環保技術方面,安亭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德國之聲:中國給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施佩爾:決策速度快。

德國之聲: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麼?

AS&P Siemens Centre Schanghai
上海西門子中心圖片來源: AS&P

施佩爾:有些中國公司不遵守合同規定。甚至有的公司違約,不按照事先簽署的合同付款,儘管我們完成了我們的分內工作。

德國之聲:鑑於中國建築市場的快速發展,施工速度快,建築項目規模巨大等因素對德國建築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但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對於計劃進軍中國建築市場的德國建築師,您有哪些忠誠的勸告?

施佩爾:在登陸不無風險的中國建築市場之前,一定要對合作夥伴有充分的瞭解。進入中國建築市場就如同在歷險。幸虧我們在中國已積累了10多年的經驗,基本熟悉了那裡的運作規則。但對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建築師來說的確是不無風險的。當然沒有冒險精神是辦不成任何事情的。

德國之聲:您認為,進入中國建築市場的前景如何?

施佩爾:如果我們確實在設計時確保建築項目的環保品質的話,那麼前景是十分看好的。當然,我們不僅對中國的建築市場感興趣,我們也不斷在世界各地尋找新的挑戰。我們是德國唯一一家40年來不斷參與國外建築項目的建築師事務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