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氣候協議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奠定基石"

Carolina Chimoy | Charlotta Lomas | Gero Rueter
2016年11月4日

《巴黎氣候協議》11月4日正式生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這為創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奠定了基石。

https://p.dw.com/p/2SAwn
BdT
Nürnberger Stadtsilhouette in der Abendsonn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armann

德國之聲:埃斯皮諾薩女士,氣候保護協議一年前在巴黎簽署,11個月後的今天成為一項全球有效的協議。為什麼該協議如此重要?

埃斯皮諾薩:巴黎氣候協議是歷史性的,標誌著190多個國家結束了漫長艱難的談判和簽署。儘管其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氣候協議仍然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得到批准,並且現在生效。批准國現在必須遵守一定的排放上限。

這項協議為我們的社會發生根本改變指明了道路。我們的經濟今後只會少量依賴化石燃料。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它不僅要求我們採取政經方面的措施,也要求所有人參與其中。這項協議為轉型奠定了基石,轉型完成後,世界將是另一個模樣,將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世界。

德國之聲:這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呢?

埃斯皮諾薩:這項協議試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讓今後的世世代代能夠繼續生存繁衍。同時,這項協議能夠減少發生氣候災難的風險,其中包括失去家園以及洪災造成死亡的風險。

該協議也意味著消費方式的改變,比如減少開車,購買環保產品。購物時盡可能考慮到環保。比如說在選擇電子產品時選擇能效高、有害材料少的產品。

德國之聲: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於11月在摩洛哥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使節都會坐飛機去開會,這對氣候非常有害。這難道不是一個悖論嗎?需要這樣的年度會議嗎?

埃斯皮諾薩:舉行年會是為了給談判注入新動力,讓該議題保持活力,避免關注力降低。代表團內部也在考慮每年開一次大會是否有必要。但協議對年會做出了規定,因此要改變它必須修改協議。

Marokko UN-Klimasekretärin Patricia Espinosa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F. Senna

德國之聲:這樣說也就是出於形式上的原因?

埃斯皮諾薩:一方面是這樣,公約的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一些人也覺得會議的確重要,它能引起公眾的注意,讓更多人瞭解到氣候變化的不同側面。對這個問題,有贊成者,也有反對者。

德國之聲:目前,有許多人因戰爭逃亡,也有一些人因氣候變化逃亡。氣候難民還會繼續增加嗎?

埃斯皮諾薩:肯定會。現在我們就已經看到難民潮和氣候變化緊密相關。比如中美洲最近發生的大干旱導致災荒,人們逃離家園,一些國家大片土地荒蕪。許多人現在逃到墨西哥,一些人想前往美國。

德國之聲:民粹主義是目前的國際趨勢。川普想當美國總統。民粹主義者不太重視氣候政策。如果川普胜選,氣候政策會失去份量嗎?

埃斯皮諾薩:巴黎協議是190多個國家多年談判的結果。該協議不僅是政府間達成的一致,也動員了全社會。這項協議因此有很高的合法性和很大的份量,不能出爾反爾。公眾和政府都知道該議題的重要性。

德國之聲:從2020年起,發達國家每年將為全球氣候保護措施支付1000億美元。據您的數據,應對目前的挑戰需要上兆美元資金。誰來出資呢?

埃斯皮諾薩:在摩洛哥馬拉喀什的會議上,我們將在介紹籌集1000億美元的時間表。雖然我們還沒有籌集到1000億美元,但方向是正確的。

另一方面,私人領域明顯也開始重視氣候變化。企業開始投資清潔能源,投資者也看到,氣候變化對其資產價值造成了威脅。所有這些因素,加上各國的政治措施能夠動員起這些資源。

德國之聲:按照氣候協議,各國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但各國的減排量與制定的氣候目標還相距甚遠。怎麼能夠提高各國的減排動力?

埃斯皮諾薩:是的。各國自己制定減排目標達不到將全球氣溫升高限制在2攝氏度或者1.5攝氏度的目標。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更快的機制。巴黎協議也制定了一個框架。將每5年審查一次國家計劃,發展中國家將得到技術上和資金上的支持。

如何落實技術和資金支持尚待商討,在審查各國的計劃時,我們可以鼓勵該國拿出更多的行動來。另一點是,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可以刺激投資,加快減排進程。

墨西哥政治家、外交官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2016年5月起擔任波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2010年12月,作為會議主席,她成功地領導了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埃斯皮諾薩曾任墨西哥外交部長,並曾擔任駐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大使,常年為聯合國工作。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