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國代理人立法在即 澳專家:應避免針對特定國家

William Yang
2019年8月27日

台灣的立法院即將在下個會期修訂與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相關的法案,而相關草案的細節參考了美國及澳洲的法案。 德國之聲訪問了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卡薩姆 (Natasha Kassam),請她從澳洲立法的經驗來分析台灣可能面臨的挑戰。

https://p.dw.com/p/3OXiy
DW-Interview mit Natasha Kassam, Lowy Institute
娜塔莎.卡薩姆是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而她曾是澳洲政府外交政策團隊的成員。圖片來源: DW/C. Z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 是否能請妳分享一下澳洲的反外國干預法案的立法過程?

卡薩姆: 澳洲去年透過一些案件揭露了政治人物與有錢商人之間的掛勾,而這當中包含一些來自中國的商人。 這些案件促使澳洲自2018年開始探討國內的各種機構是否能對抗外來勢力的影響。 由於美國在2016年大選期間,出現來自俄羅斯的境外勢力意圖干預選舉結果的情形,這也顯示境外威脅是全球許多民主國家共同面對的議題。

澳洲國會在2018年通過了兩個與反外國干預有關的法案。 一個是「國家安全立法修正案(間諜活動及外國干預)法案」,專注防範間諜行動與禁止境外人士或勢力捐政治獻金的。 另一個法案則是「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案」,主要希望能使有哪些政黨或政治人物接受境外政治獻金的情形透明化,而這個法案也受到台灣及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

為了補足原版法案的不足之處,澳洲國會今年4月針對「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案」進行修法。 我認為外國影響力這個概念本身並不違法,因為每個國家都希望透過自身影響力來說服其他國家支持其看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宣傳並強調這樣的理念。

澳洲與許多民主國家現在面臨的難題是,當外國影響力不透明且具脅迫性時,政府到底該如何定義怎樣的行為算違法,而我認為這是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但我覺得這也是澳洲國會希望透過這兩個法案來達成的目標。

德國之聲: 你認為台灣和澳洲會遭遇到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挑戰?

卡薩姆:澳洲面臨到的其中一個挑戰是,其中兩個案件中跟中國有鏈接的人,一個是澳洲公民,另一個則擁有永久居留權,所以這也代表澳洲新通過的法案並無法定義這兩名華裔人士的行為。 我認為台灣也會遇到類似的挑戰,因為我透過不少媒體報導中瞭解到,很多境外勢力都是透過台灣人來擴大其影響力,而這也使政府透過立法來防範境外勢力擴張變得十分困難,因為這麼做會危害台灣民主所給予人民的自由。

所以對民主國家來說,他們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確保基本人權與捍衛國家安全間取得平衡。 政府該如何在制定法案的同時,確保人民享有的自由受到保障? 目前台灣檯面上的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草案便試圖禁止台灣人參與由中國共產黨官員舉辦的活動,但我認為這種作法會限縮台灣法律原本的集會結社自由。

台灣會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在立法時,確保不侵犯國民身份認同上的自由。 以澳洲為例,我們一直以包容不同背景與種族的人來打造一個多元且兼具包容性的國家。 正因如此,我們的法案在指認外國勢力的同時,也會避免因為一個人的種族或背景而做出針對性的決策。 然而,這對任何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都是一個挑戰,所以我認為民主國家在制定相關法案時,必須格外小心。

德國之聲: 台灣能從澳洲的抵禦中國勢力入侵的過程中學到什麼樣的經驗?

卡薩姆: 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算是非常獨特的,但即便如此,我認為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也逐漸開始面臨類似的威脅。 在我看來,由於新科技也使外國干預與滲透更具威脅性,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民主國家之間互相分享訊息與互相學習,並透過合作來保障彼此的民主制度。

澳洲過去幾年來非常積極的透過立法來保障民主制度,但我們在立法的同時,也必須確保沒有將該法案明顯的瞄準特定國家。 雖然目前根據「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案」登記的案例,有一半的案例都跟中國有關,但其他案例也與美國、日本與挪威有關。

對台灣來說,雖然大部分與外國勢力威脅相關的討論都著重在中國,但實際上也有其他國家試圖影響台灣大選的結果。 所以如果台灣決定通過相關法案的話,政府必須確認法案內容並非針對特定國家或政黨。 我認為如果一個民主國家想強化該國民主制度的公正性與韌性,與外國勢力相關的立法得將目標範圍擴大,而非依某個國家帶來的威脅程度而特別針對它。

DW-Interview mit Natasha Kassam, Lowy Institute
她認為以澳洲立法的過程為例,台灣應該避免在立法過程中,過度將焦點放在特定國家上。圖片來源: DW/C. Zhang

德國之聲: 台灣的制度中有哪些明顯的弱點?

卡薩姆: 台灣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民主國家,而任何年輕的民主國家都必須努力捍衛並強化自身民主制度。 根據我的觀察,一些在中國的台商似乎習慣替中國政府推廣特定的訊息或觀點,但我認為台灣政府與民間社會必須瞭解,即便他們不認同這些觀點,這樣的做法並非違法。 所以當台灣政府試圖防止外國勢力干預時,他們不該透過打壓不同的觀點來達到此目的。

年輕的民主國家常會為了保護國家安全或反對他們不認同的觀點,而重新踏上獨裁的道路。 雖然台灣的案例相對特殊,但我認為台灣依舊可能因某群人在立場上偏向另一個國家,而認為這些人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德國之聲: 台灣政府應該如何讓社會大眾瞭解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

卡薩姆: 除了確保最終法案不會針對特定國家外,台灣政府也應該提升各個群體對假訊息的危機意識。 雖然這並非很新的策略,但我認為這對台灣來說很重要。 以澳洲為例,我們的中央選舉委員會在今年大選前,透過廣告的方式提醒選民在投票前,必須密切注意及判斷自己訊息來源的真實性。

重點在於,政府在立法時,不該設立嚴格的懲罰條款,而是應該採取鼓勵有收取外國資金的政黨或個人主動將相關訊息透明化。 我認為透明化能讓政黨或個人對資金來源更有警覺性,並開始意識到特定人士在捐錢給他們時的目的或動機。 我相信透明化能讓國家在防禦外國勢力干預時,更有效的制定架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