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家看印度總理訪華:能源爭奪重要西藏問題一般

採訪記者:葉宣2008年1月12日

印度總理辛格將於1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訪問。本周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新聞會上表示,中印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希望進一步推動雙方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和印度印這兩個崛起的亞洲大國,既要解決歷史遺留的邊境問題,也要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合作與競爭。德國之聲記者就中印關係採訪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南亞問題專家華格納博士。

https://p.dw.com/p/Cogc
胡錦濤與辛格在印度的握手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下周印度總理辛格將訪問中國,中印領導人這次會談的重點將在哪些方面?

華格納:會談的重點應是進一步深化雙邊的政治經濟關係。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合作近幾年來有很好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這顯示出,印度這個市場對中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德國之聲: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兩個經濟崛起的大國,在許多領域存在著競爭。比如兩國對能源的需求都在增長,這是否會給兩國之間的關係帶來新的摩擦?

華格納:在能源領域,中國和印度在國際市場上無疑是競爭對手。當然印度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因為印度的資源更匱乏,生產能力也不夠發達,因此在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國際競標中,無法與中國競爭。中國和印度去年簽署了一項合作意向聲明,其中表示願意未來在能源需求的問題上加強合作。但我認為長期來看,中印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會進一步展開競爭,其結果已經可以在其它國家看到,比如在緬甸。

德國之聲: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問題尚未解決這是否是兩國發展政治關係的一個障礙?

華格納:中印之間還有一系列尚待解決的雙邊問題,邊境爭議首當其沖。兩國都對處於對方實際控制下的區域有領土要求。這曾造成兩國長期的對立和關係緊張。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使這一矛盾達到了高潮。但90年代以來,雙方開始推行相互接近的政策,在邊境地區實施了一系列建立互信的措施。可以說邊境矛盾已經得到明顯緩解。

德國之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本周表示,中印邊界談判近年來取得了積極和重大的進展您認為是否有可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華格納:中國和印度自80年代末開始就邊境問題進行談判。雙方建立了共同工作小組,舉行定期協商。這一作法的好處是,建立了一種長期對話的機制。因此儘管期間雙邊關係出現過一些紛擾,但有關邊境問題的直接對話和接觸一直沒有中斷。至於談判具體進展到什麼程度,外界不得而知。但我想最終結果可能會是一種保持現狀的方案。但走到這一步還需要一些時間。一個積極的發展是,中印雙方幾年前分別任命了負責邊界問題的特使,致力於通過政治途徑解決這一矛盾。目前在邊界問題上,雙方關注的不再只是能找到哪些歷史上的根據提出領土要求,而是在改善當今政治關係的背景下尋找解決途徑。一個可能的方案是,印度對克什米爾西部的領土要求於中國對印度東北部的領土要求將相互抵銷,這是雙方解決矛盾的一種解決模式。」

德國之聲:有報導稱,印度總理在訪華期間正式聲明,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樣的表態能否看作是印度方面對中國的一種親善姿態?

華格納:在中印兩國領導人上一次峰會上,已有過類似的表述。中國正式承認,原來的錫金王國現在是印度的一個邦,同時印度也明確表示,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如果這次又有這樣的說法,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有突出意義的步驟。我想中國是希望在此強調過去幾年的固有政策。當然這顯示了中印兩個國家彼此照顧到對方的敏感議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