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元貨幣聯盟面臨徹底失敗的危險」

2012年12月27日

歐元區國家還沒有做好準備在一體化進程上再邁出一大步。德國經濟學家克斯特爾斯(Wim Kösters)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當下關鍵是要對建立有約束力的規則達成共識。

https://p.dw.com/p/179gO
Euro-Münzen mit Bundesadler liegen am Freitag (05.03.2010) in Köln auf dem Tisch. Der Haushaltsausschuss des Bundestages beschloss am frühen Freitagmorgen in Berlin mit den Stimmen von Union und FDP den Bundeshaushalt für 2010. Danach ist für dieses Jahr eine Neuverschuldung von 80,2 Milliarden Euro vorgesehen. Die Gesamtausgaben des Bundes liegen nun bei 319,5 Milliarden Euro. Foto: Oliver Berg dpa/lnw (zu dpa 0051)
Symbolbild Haushaltsdebatte Bundestag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克斯特爾斯教授,政治聯盟的缺失常常被稱作是歐元體系的"先天不足"。為了後天彌補這個與生俱來的缺陷,歐盟已經進行了幾個月的工作。雖然其中也不乏創意,不管是設立一個共同的財政部長,還是建立歐元區財政預算,但是12月中旬的歐盟峰會卻並未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政治聯盟的理念已經失敗了嗎?

克斯特爾斯:現在就政治聯盟達成一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過去那些可以構建一個初級政治聯盟的規則,比如穩定增長公約還有所謂的"不拯救條款"(No-bailout-Klausel),都沒有完全得到遵守。這就表明,人們根本不想制定一部歐盟憲法。因此,目前要在歐洲就一個政治聯盟達成一致也是非常艱難的。這一構想根本得不到多數支持。可以說它是暫時失敗了。至於設立一位歐洲財政部長的建議,能夠解決危機嗎?我看不行。因為必須事先一致決定,這位歐洲財政部長的職責是什麼。他是完全遵循規章制度辦事,還是說可以像法國建議的那樣,享有具體案例具體分析的權力。在沒有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前,引入這樣一個機制是毫無意義的。

在歐盟峰會召開之前,歐元區各國財政部長至少還就歐洲的銀行監管機制達成了共識。這能夠使歐元區更好地抵禦危機嗎?

Chi2712 Währungsunion - MP3-Mono

原則上講是可以的。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歐洲銀行聯盟,實行共同的銀行監管,就可以避免由於某些國家在銀行監管方面過於鬆懈而造成的失誤。如果能夠建立全歐統一的監管標準的話,那將是一大進步。此外,歐盟各國還一致決定,成立一個銀行重組基金,這樣銀行監管機構將具備實際的行動能力,比如決定關閉某家銀行,或者對銀行進行結構重組。不過,這個未來的銀行監管機構的具體形式和組織方式還是隱藏著許多問題。

建立歐洲銀行監管機構的必要性是毫無爭議的。不過,德國有一些業界人士指出,歐洲央行也可以接手這個監管的職責。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所長席恩(Hans-Werner Sinn)是這樣評論這一計劃的:"這就好比允許一個賣廢車的人自己給汽車做安全性能檢查。"難道歐洲央行真的有可能會成為這樣一個販賣破車的商人嗎?

(L to R first row) Slovenian President Danilo Turk, Lithuanian President Dalia Grybauskaite, Italian Prime Minister Mario Monti, Irish Prime Minister Enda Kenny, European Parliament President Martin Schulz, Romanian President Traian Basescu, Cypriot President Demetris Christofias, European Council President Herman Van Rompuy, French President Francois Hollande,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Jose Manuel Barroso, Greek President Karolas Popoulias, Latvian Prime Minister Valdis Dombrovskis and Dutch Prime Minister Mark Rutte, (L to R second row) Croatian Prime Minister Zoran Milanovic, Danish Prime Minister Helle Thorning-Schmidt, Polish Prime Minister Donald Tusk, Hungarian Prime Minister Viktor Orban, Belgian Prime Minister Elio Di Rupo, Spanish Prime Minister Mariano Rajoy, Swedish Prime Minister Fredrik Reinfeldt, Czech Prime Minister Petr Necas, Slovak Prime Minister Roberto Fico, Portuguese Prime Minister Pedro Passos Coelho,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Finnish Prime Minister Jyrki Katainen, Austrian Federal Chancellor Werner Faymann, Bulgarian Prime Minister Boyko Borisov, Estonian Prime Minister Andrus Ansip, British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and Maltese Prime Minister Lawrence Gonzi pose during a family photo at the EU Headquarters on December 13, 2012 in Brussels, on the first day of a two-day European Union leaders. AFP PHOTO / JOHN THY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OHN THYS/AFP/Getty Images)
歐盟27個成員國:眾口難調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在歐洲央行現有的保障歐元幣值穩定的任務之外,還要求它承擔銀行監管的職責,的確是很成問題的。俗話說一僕不能事二主。假如一些銀行面臨破產困境,歐洲央行就必須要做出兩難抉擇:"我現在應該做的是,提高利率以保障物價水準穩定;可如果我真的這樣做了,這些銀行就會破產。"因此,我在這一點上同意席恩先生的觀點。所以我們必須確保歐洲央行的監管職責和貨幣政策領域的職責嚴格分離,要在兩者之間樹立高大的防火牆。不過,這到底能不能成功,也還很成問題。

您是一位以堅持捍衛規則而著稱的經濟學家,這也包括企業所應該遵守的規則。但如果涉及到要讓國家政府遵守規則的話,那就總會以失敗而告終。難道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在德國,這種為政府設定規則的做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成功。比如聯邦銀行的獨立性,就是德國一直嚴格遵守的規定。但是,一旦參與規則的國家數量多起來,難度就越來越大了。如果各國對於經濟政策持有不同見解的話,那就很難制定出大家都能夠遵守的共同規則。這就是歐洲目前的問題所在。沒有有效的規則約束,不僅政治聯盟,甚至現有的貨幣聯盟也終將毀於一旦,歐元也將不復存在。

在過去,違反規則的現象總是不斷出現。這也是造成今天這個局面的原因之一。您說過,如果至少有關歐元拯救行動的規則能夠得到遵守的話,我們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去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但是這些規則並沒有得到遵守,緊急救助貸款的利率被壓低,償還期限被延長。所謂不可踰越的紅線其實也只能堅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天。在規則的約束力方面,實在讓人看不到什麼希望。

Prof. Wim Kösters. Er ist Vorstandsmitglied des Rheinisch-Westfälischen Instituts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 (RWI) in Essen. Das Foto wurde am 17. Dezember in Köln gemacht. DW/Zhang, Chinesische Redaktion
克斯特爾斯教授圖片來源: DW/Zhang

事實如此。我必須承認您說的沒錯,到目前為止這些規則約束沒有成功。也許現在人們開始從危機中吸取教訓。我希望,歐洲各國能夠看到,這場危機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大家沒有遵守規則。希望大家現在能夠好好反省一下,並且下定決心,遵守規則,否則歐元貨幣聯盟將會分崩離析。這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您認為,政界的想法和您一樣嗎?

我很懷疑。所以我們不能斷言貨幣聯盟能夠繼續存在下去。所以我們才說,貨幣聯盟面臨著徹底失敗的危險。

採訪記者:張丹紅 編譯:雨涵

責編:洪沙